审判管理息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的客观要求。当前,各地法院都把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这里,笔者结合淅川县法院实际谈谈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把转变观念作为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010年8月,最高法院在井冈山举办了以“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为主题的全国大法官专题研讨班,重点讨论了审判管理的信息化问题。2010年底,最高法院又下发《关于加强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立审判质量管理网上运行机制,实现对审判信息的同步采集、同步管理。”今年,我省三级法院实现了审判管理系统联网。这些说明,审判管理的信息化正在法院迅速推进,审判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每一个法官都应从传统审判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办案习惯中走出来,切实转变观念,自觉接受并尽快融入到审判管理信息化体系中。
把加强学习培训作为审判管理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一是要学习电脑操作的基本知识。在基层法院的法官队伍中,很多人对计算机的操作仅停留在打字、打印材料等简单方面,审判管理软件和法律法规查询、电子表格制作、电子邮件的收发等现代化功能不会使用,既浪费网络资源,又降低了工作效率。审判管理信息化后,这部分法官应尽快学习掌握电脑操作的基本知识。二是要学习《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当前,河南法院信息化审判管理所依托的软件是由清华大学开发的《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这个软件的功能十分强大。要做到案件信息录入准确、全面,就必须了解、掌握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使用技能。三是要学习专业知识。《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是严格依照法院业务,在逻辑严谨的法律语境下开发的,具有很高的司法专业性,对于使用者的司法专业知识也有较高要求。四是强化信息化知识培训,提高应用水平。结合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队伍。
把强化责任作为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审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良好的信息化审判管理机制应当是“以法官为主体,以审管办为主导,以后勤保障为基础”的人人参与格局。为此,必须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是办案法官是案件信息录入的责任人。实践中,有部分法官认为案件信息录入是内勤的事情。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一个庭案件信息录入的工作量很大,内勤一个人难以胜任。一线法官要养成一种习惯,上班后首先打开电脑,查看一下自己所办案件在流程中的位置,还要确保案件的审理每进行一个环节都要把相关信息及时录入到《法院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二是审管办是审判信息化管理的协调、督察、指导部门。审管办要加强调研,认真总结信息化管理中的经验和不足,广泛收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向院党组提出建议。三是司法政务部门要为信息化管理提供保障。后勤部门要把审判管理信息化作为重点保障对象,在硬件上早规划早到位。其他司法政务部门也要立足本职,支持配合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淅川县法院魏建国)
·检察机关渎职侵权侦查信息化建设座谈会召开
·全国检察机关渎职侵权犯罪侦查信息化建设座谈会召开
·吉林要求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
·吉林召开公安机关推进信息化建设现场会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促进检务健康发展
·吉林四平梨树县人口信息化建设全覆盖
·吉林四平梨树县人口信息化建设全覆盖
·人口计生委举办人口信息化建设讲座
·河南唐河检察院侦查信息化建设显成效
·李宝平:信息化建设提升审判质效
·呼市信息化建设创新审判管理提质效
·甘肃:信息化建设打造现代消防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