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晚,在救护车停靠的国瑞城门口非机动车道上,停靠着大量社会车辆。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11日,就“急救车遭堵,3公里走40分钟,致伤者死亡”一事,急救、交管两部门已开会商议,今后遇到危急重症患者急救转运时,交警为救护车“开道”将成为常态。
抢救重伤员将知会交管部门
12月8日,北京120急救中心医生王雨竹发微博称,7日晚,她随急救车将田村北路一伤者送往附近的武警总医院,现场到医院途中因遭拥堵,3公里路程足足走了40分钟,最终伤者不治身亡。事发后,“如何疏通生命通道”的话题引发社会各界大讨论。
昨日,记者从北京急救中心获悉,急救部门已就此事同市交管部门进行了沟通会商,希望能够深化合作。根据两部门商议的情况,今后,如果遇到已知的危急重症患者生命垂危,需要及时抢救,急救部门接到呼救后将知会交管部门,交警为救护车“开道”将成为常态。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由谁来、如何界定“危急重症”?对此,急救中心表示,一方面将依靠突发事件时,接警人员同报警人员的沟通;另一方面依靠急救医生抵达现场后的判断。
遇断肢等情况警车开道、接力运送
据悉,去年北京120已同110、119、122建立“四台联动”机制,实现应急指挥系统互联互通。不过,据120相关负责人表示,急救与交管等部门的联动目前还比较偏重于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特殊时期等。今后,联动将逐步转向日常急救。
“比如,执行急救任务高度拥堵时,需要交通部门配合。”该负责人表示,交管部门也已表态愿意提供帮助,比如交警现场疏导开路、请交通台协助广播等,为危重伤者抢救生命争取时间。
针对目前北京日益拥堵的交通状况,在“四台联动”机制建立后,急救中心接到堵点处的呼救或遇断肢等急需竭力赢得最短抢救时间的情况时,交管部门也将派出警力,通过警车开道、接力运送等方式“保驾护航”,使患者或伤员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尽早被安全转送至医院接受治疗。
不过,该负责人也坦言,希望行车市民遇到救护车时能尽量让出道路,“如果每一次出车都需要警车开路、交警疏导维护,只能说明社会文明程度还没有达到预期。”
■ 应对
急救车有望安装摄像头
采集交通违法信息,加大对抢占应急车道的管理力度
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急救车安装交通违法采集摄像头,以加大对恶意抢占应急车道的管理力度,切实保障城市应急车辆在执行任务时享有的优先路权。
“无摄像头路段存在取证难问题”
上周五的晚高峰,北京一辆120急救车在将车祸伤者送往医院的路途中遭遇堵车,3公里路走了40分钟,伤者最终不治身亡。此事引起广泛社会关注。
据一名一线交警透露,事故发生路段是一个常规拥堵路段,上下行只有两车道,周边餐饮业火爆,尤其到了晚高峰,交通情况复杂,经常出现堵车,“在这种上下行只有两条车道的路段,车辆为急救车让出一条通道非常困难。”
·北京:“闯红灯罚款10元”并非新规
·北京: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公共交通
·北京甘家口街道开微博 推"微事处理机制"
·北京19名行人因闯红灯各“吃”10元罚单
·北京明年起试行救护车分级派车
·北京城管交管联合清理“山寨”路牌
·北京城管交管联合清理“山寨”路牌
·北京数字地图在线可看高清街景
·北京拟为急救立法 处罚故意不让行行为
·北京气温“异常”寒冷 平均气温26年同期最低
·北京将整治闯红灯不走人行道等交通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