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回首2012之平安人物

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线不断深化平安建设

2012-12-11 15:37:3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网 

  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线不断深化平安建设

  ——访福建厦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詹沧洲

  厦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詹沧洲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不断深化平安建设,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社会治安满意率连年位居全省前列,连续两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以总分第一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特别是2012年以来,厦门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线,以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地市为载体,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全市综治和平安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之际,法制日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厦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詹沧洲。

  着力常态化防范、多元化调处、立体化防控,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詹沧洲告诉记者,厦门地处改革开放和对台两个前沿,区位特殊,对外交流交往频繁,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早发先发,稳定问题敏感度高、关联性强、社会影响比较大,因此,市委、市政府切实把维稳工作摆上突出位置,科学应对各种挑战,有效落实维稳各项措施,全市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案 (事〉件和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据了解,厦门早在2005年就利用特区地方立法权,出台了关于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决定,经过几年的实践,已初步建立了人民调解、行政调处、司 法诉讼和仲裁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多元化纠纷解处机制。

  在此基础上,厦门坚持把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前置程序,在重大立法、重大决策出台前,凡未经评估的不作决定,努力做到“应评尽评”,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同时,通过“无讼社区”这个平台,使94.09%的纠纷在基层社区及时得到化解。在矛盾集中、纠纷多发的交通、医疗等部门、行业和领域,成立了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140多家,2012年以来共调处矛盾纠纷11913件,成功率达98.64%。完善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调处机制,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周期从原来的30天缩短到7天,调解结案率达91.4%,因交通事故引发的司法诉讼案件明显减少。

  詹沧洲介绍说,近年来,厦门以建立覆盖网上与网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岛内外一体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为目标,大力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城市社区监控覆盖率已达99%;深入推进综合警务机制改革,实施网格布警、综合用警、扁平指挥、弹性勤务和精细管理,路面见警率、管事率显著提升,“两抢”、盗窃汽车等路面警情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先后投入5000 多万元开展网络管理和舆情引导技术创新,初步建立了集“发现、控制、侦察、打击、防范、管理”于一体的互联网虚拟社会综合防控体系。

  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社会管理创新有力推进

  据詹沧洲介绍,2012年以来,厦门紧紧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主线,通过实施37个创新项目和思明、海沧2个综合试点区,源头治理、服务群众和基层基础等工作不断得到加强,有力推动了厦门社会管理创新的深入开展。

  ——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从源头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多年来,厦门每年将三分之二以上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与社会事业,今年再投入近百亿资金推动50个民生工程建设,主要涉及就业就学和“衣食住行”六项民生大事,包括新增就业20万人,新建、改扩建123所公办幼儿园、13所中小学,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5万个等。

  ——坚持服务为先,努力从根本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做好对流动人口的服务,探索“旅店式”、“物业式”、“单位自管式”等管理方式,推广应用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和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立150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不断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做好对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目前在册社区矫正人员1036人,安置帮教对象4395人,帮教率达100%,安置率达97.95%,无重新违法犯罪。

  ——坚持基层在先,努力从基础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全市36个城市社区开展网格化建设试点工作,社区网格员走访率增加29%,动态监控覆盖面扩大25%,矛盾纠纷化解率提高10%,运行成本节省25%,居民满意率达到90%以上,初步形成了“责任网格化、平台信息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在全市建立了 37个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471个村(居)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严格落实每周半天镇(街)主要领导率领综治各成员单位联合集中接访制度,在推动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解决在就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整合治安巡逻队、综治协管员、平安中心户长、维稳信息员、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整体联动协作能力不断提升。

  围绕提升重视率、满意率、知晓率,平安厦门建设不断深化

  詹沧洲对记者说,厦门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平安建设,2004年率先在全省启动平安创建活动,2009年又启动第一轮平安创建活动,把打造“平安厦门”列入“十二五”建设规划,提出了“让市民更安心,让厦门更安全”的目标,重点围绕提高平安建设“三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有力推动了平安创建活动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围绕提升党政重视率,进一步强化第一责任。厦门连续12年层层签订综治责任书,做到责任到底到边、到岗到人,有效促进各级领导干部综治责任的落实。各级党委(党组)坚持把综治及平安建设考评结果作为评选精神文明和党建先进的前提条件;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在办理干部选拔任用、晋职晋级和评先评优时主动征求所在区、部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机构的意见;市区两级综治委严格落实综治一票否决权制度,2009年以来,共对5个单位实施了综治一票否决或黄牌警告。将综治及平安建设经费列为财政预算,实施专款专用,2009年到2012年,分别投入综治及平安建设经费9.68亿元、11.79亿元、13.31亿元和17.5亿,平均增幅达20%多。

  围绕提升治安满意率,进一步强化打击整治。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加大对杀人、绑架、涉枪涉爆、涉黑涉恶等暴力性犯罪打击力度,坚持把打击“两抢一盗”和诈骗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侵财犯罪摆上突出位置,在去年的“清网行动”中,清网率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第三。持续开展“打四黑除四害”、禁赌禁娼、缉枪治爆、道路交通安全和“清剿火患”等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消除了一批治安隐患。2012年以来,全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9.01%,火灾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同时,在全市33个“城中村”推行实施“平安门、平安眼、平安铃、平安员”工程,截至目前,95%的“城中村”出租房屋安装了电子磁卡技防门,电子眼覆盖率达到99%,“平安铃”安装率突破85%。

  围绕提升平安知晓率,进一步强化创建活动。各区每年把平安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全市6个区中已有4个获评省级“平安先行区”,15个镇(街) 获评市级“平安先进镇(街)”,80%以上的镇(街)达到“平安先进镇(街)”标准。市综治委成员单位坚持“抓系统带单位”,在抓好自身平安创建的同时,不断深化“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医院”等创建活动,并向“两新组织”延伸,平安建设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记者 吴亚东)

  福建厦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纪实之一:厦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理念创新社会管理

  福建厦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纪实之二:厦门33万志愿者协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福建厦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纪实之三:厦门行业专业调解力求“准快好”成功率近99%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福建厦门何厝边防挂“追缉”展板助防控
·厦门何厝边防挂“追缉”展板助防控
·厦门校车驶入规范化时代
·厦门市总工会推进帮扶工作
·福建厦门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办法
·首次全国公安机关高级专家学术休假活动在福建厦门开团

·首次全国公安机关高级专家学术休假活动在福建厦门开团
·福建厦门加强公安装备建设
·厦门加强公安装备 建设3G通信网络侦控系统
·福建厦门“百名律师联百村”基层维稳
·公安部《清网行动》赠书仪式在厦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