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基层基础

厦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创新社会管理

2012-12-11 15:35:5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网 

  厦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理念创新社会管理

  福建厦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纪实之一

  编者按:

  去年以来,福建厦门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厦门、法治厦门”建设,围绕5大创新体系,实施37个创新项目,建立了“民生保障一体化、纠纷调解多元化、社区管理网格化、治安防控立体化、涉台服务便利化”的符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模式,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位居福建全省前列,并连续三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之际,记者走进厦门深入基层采访,现推出厦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党的十八大报告通篇贯穿了以人为本、为民执政的思想,令人备受鼓舞。因此,我们在社会管理的具体实践中,要时时刻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在服务中体现管理。”日前,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福建省厦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詹沧洲开宗明义地阐明了他的观点。

  詹沧洲介绍说,2011年,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吹响时,厦门市顺时而动,第一时间做出决策部署,很快就出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开篇就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民生保障”。

  2012年3月15日,厦门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举行更名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把民生优先作为社会管理的治本之策,持续加大投入,抓好就业、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民生事业,每年办成办好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利民实事,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詹沧洲告诉记者,厦门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10个专项工作组,其中之一就是“民生工作组”。业内人士指出,这在全国都是首创,由此可见厦门对民生工作的重视程度。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满足群众民生需要

  2012年10月,家住厦门市翔安区郑坂村的郑老伯患了重病花费21万多元,但他实际只支付了4万元,剩下的全部通过医保报销了,因为该市除了实现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还有大病保险。

  据介绍,厦门从2009年实行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不管是“城民”还是“农民”,每年个人交100元,政府补贴360元。国家要求2015年达到这个标准,厦门提前做到了,而且不分城市和农村,补助、缴费标准和报销比例都一样。

  然而,医疗保险逐步提高之后,由于医疗资源不足,跟不上群众的需求,又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累的问题。为了破解,厦门一方面加快公办医院建设,另一方面大力提升民办医院服务质量,为全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医疗卫生资源。

  此外,通过电子自助挂号和缴费系统、网上预约门诊、医院互认检查结果等举措,改善医院服务流程,提高医院管理服务水平,并兴建一批1500至2000张床位的公立综合医院,进一步解决看病累问题。

  2012年7月1日起,又有一批医保新政开始实施:设立职工医保“健康综合子账户”,实现“一卡保全家”;医保门诊、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50%和75%;职工、城乡居民医保综合保障水平最高分别可达到36万元和31万元。

  记者了解到,除了医疗,还有包括就业、就学、吃、住、行等在内的民生问题,近年来始终是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施政重点,2012年该市再次投入近百亿资金推动50个民生工程建设。

  统计显示,厦门每年三分之二以上的财政收入被用于民生与社会事业,率先成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率先实现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义务教育全免费,率先实现全民社会养老保障全覆盖,率先推行中低收入家庭社会保障性住房新模式,被国家建设部誉为住房保障的“厦门蓝本”。

  调整传统管理模式,实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殿前街道是厦门市湖里区流动人口聚居地,辖区共有流动人口20多万。从2007年4月开始,该街道实行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管理,并依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将计生审检、卫生管理、维权咨询、劳动就业和社区服务等多项职能融为一体。

  据殿前街道综治办副主任吴圣彬介绍,他们还将流动人口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以解决流动人口最关心的就业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脚点,在社区设立“厦门市总工会职工帮扶中心”,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服务咨询,就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至今已为10000余名外来人员提供职介信息服务,为2000余人开具职业介绍信件,近1000余名外来人员在这里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当被问及外来人员的就学、就医问题时,江西籍外来工刘广华说,其子女入学和常住居民完全一样,社保和医保由政府部门管,只要有依托的单位,都可实现对接。同时,流动人员可享受到和常住人口一样的社区基础建设、服务设施和平等的奖励待遇等。

  其实,殿前街道只是厦门的一个缩影。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年初,该市流动人口登记办证数已达240多万人,出租房登记备案由8.6万户上升到11.3万户,创历史新高,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詹沧洲说,近年来,厦门市坚持服务为先,努力从根本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做好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不仅把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同等对待,而且还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倍加关心。比如,推广应用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和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采集数量始终位居全省第一;建立150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启动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改革,探索实行“积分入户”制度,积极引导流动人口有序融入该市,等。

  除了流动人口,关心特殊人群也是服务群众的题中应有之义。厦门突出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矫正,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分类管理,加快推进过渡性安置基础建设,大力推行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手机定位监控系统的使用,定位监管率全省第一。目前在册社区矫正人员1036人,安置帮教对象4395人,帮教率达100%,安置率达97.95%,无重新违法犯罪。

  除此之外,厦门还立足实际做好对台商台胞的服务,在近年来向上级争取10多项对台出入境政策基础上,2012年又在全国率先启动来厦暂住人员赴金门游证件制作、台胞口岸再次签注自助受理服务等多项新举措,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荣获全国首个“最佳出入境管理处”称号。

  重视运用综合手段,妥善解决群众利益诉求

  2012年2月15日,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到该市海沧区东孚镇接访时,有群众向他反映洪塘村租地纠纷问题,于伟国立即指示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后抓紧落实。

  随后,相关单位多方协调处置,一周内便解决了问题,由实际租赁方天竺实业偿还拖欠村民的5年租金,并将租金标准由原来的每亩1000元提至1200元,今后续租时再依次增加200元,得到村民的一致认可。

  据了解,这只是厦门市领导主动下访基层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一个经典事例。目前,全市领导干部接访工作已经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以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

  此外,近年来,在面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时,厦门市各级领导干部及党政机关都能转变转念,从重视运用行政手段向重视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转变,形成了社会管理的新思维。

  2009年,厦门市政府拟报市人大出台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岛内行使的法规,在市民中和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和高度关注,经评估认为如果这个时候开展这项工作,社会稳定风险极高,不宜出台此项法规。厦门市采纳民意,果断推迟出台此项法规。

  据介绍,此项风险的成功预防,得益于厦门市建立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他们把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基础性工作,凡是涉及民生问题的工作,尤为注重风险评估结果的运用。

  有专家指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交通出行已成为一个很大的民生问题,如果长时间被堵在路上,群众难免有怨言,进而会诱发出交通事故甚至治安案件。因此,缓解出行难的呼声其实也是一种利益诉求。

  从2012年4月开始,厦门结合警务机制改革,全市各警务区全面履行交通管理职能,采取交通高峰期站点执勤、交通平峰期巡线执勤的方式疏导交通。据统计,在交通高峰期,同一时段仅厦门岛内就有近300名民警、600名协警在路口执勤,思明、湖里分局还组织全警站高峰,交通堵点明显减少。

  开元街道位于老城区,辖区内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密集。由于停车位不足,群众就医就学停车十分困难。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开元派出所采取错位错时停车等办法,调整开设停车位1461个,有效缓解了停车难,被坊间称为“愚公移车”。

  据厦门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王小洪介绍,目前厦门的交通拥堵情况已得到明显缓解,拥堵警情同比下降16.95%,交通违法警情下降33.23%,各大桥交通结点高峰期滞留时间由原来的1至1.5个小时降至现在的30至40分钟,群众对交通事故处置满意率突破96%,为近年新高。(记者 吴亚东)

  福建厦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詹沧洲: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线不断深化平安建设

  福建厦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纪实之二:厦门33万志愿者协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福建厦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纪实之三:厦门行业专业调解力求“准快好”成功率近99%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厦门何厝边防挂“追缉”展板助防控
·厦门市总工会推进帮扶工作
·厦门校车驶入规范化时代
·福建厦门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办法
·福建厦门何厝边防所建社区追缉墙
·福建厦门加强公安装备建设

·福建厦门加强公安装备建设
·首次全国公安机关高级专家学术休假活动在福建厦门开团
·厦门加强公安装备 建设3G通信网络侦控系统
·福建厦门“百名律师联百村”基层维稳
·公安部《清网行动》赠书仪式在厦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