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泉城文明标杆 护百姓安全出行
济南交警创新管理方法加强文化建设助推效能提升
“最帅交警”张斌用规范的动作引导过往车辆;“标尺哥”杨明星用双腿为市民测量雨水的深度;“铁臂哥”惠淼用双手托住坠楼的老人……如今,在山东省济南市的大街小巷,济南公安交警用爱心传承着亲民爱民的精神一路走来,成为600余万市民心中一面流动的 “红旗”。
“小改造”打通城市交通“毛细血管”
面对137.2万辆汽车保有量和每天约500辆新车的增幅压力,济南公安交警把疏导拥堵当作第一位的 “民心工程”,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着手实施开放式小区 “微循环”建设和重点路口路段“小改造”、“小变通”等一系列措施,打通了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今年以来,全市公安交警部门对全市19个开放式小区开展交通“微循环”建设,设置单行线82条、新增停车泊位7200余个,部分老旧小区停车难、行路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为最大限度疏导高峰期路面交通,济南交警规定市区主要交通路段,驾乘人员在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的情况下,车辆可进入逆向可变左转车道;按照路标指示,遇到拥堵情况时,可提前掉头……一项项科学化、人性化的措施受到市民普遍欢迎,不按信号指示通行、随意超车、变换车道的现象大幅减少,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减少近6成。
经十路是济南市横贯东西的主干道,为提高该路段的通行能力,济南交警在环山路口、舜耕路口等重要节点首创“彩色逆向可变左转车道”,在舜华路设置首条“彩色潮汐可变车道”;对民生大街部分路段实施路面“微表处理”,对10余个路口实施导向车道“5变6”改造;在英雄山路沿线多个路口设置提前 “掉头口”等“小改造”,道路资源被最大限度地利用。今年1至11月,他们共完成52处路口、27处路段的优化改造,对9条道路、66处路口的信号配时进行了绿波带优化调整,对384条道路限速进行了调整,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限速分别提高33.3%、20%和25%,城市交通节奏明显加快。
“幸福文化”建设成为助推工作的引擎
如果说阳光、威严、亲民是济南公安交警新的形象标签的话,那么成就这一标签的源泉和动力则是“幸福文化”的指引和对集体荣誉的珍视。“真诚团结、品德至上”、“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崇尚能力、崇尚表现、崇尚实绩”……在济南公安交警部门,以个性、快乐、责任、奉献为关键词的“幸福文化”已由倡导变为自觉,并内化于心。
尊重首创精神,激发民警活力是“幸福文化”的基础。济南公安交警先后开展了“我在岗、我观察、我思考、我建议”、“有才你就亮出来”和“特色团队、特色民警评选”等活动,对表现突出的民警采取个性化激励措施,对民警的首创方法和经验用其姓名命名表彰,极大地激发了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今,张斌“心交心”群众工作法、刘晓静“车管小静”键对键网络工作模式等一些实用高效的方法已在济南交警推广开来,成为助推工作的引擎。
发挥文化潜移默化、养德固本功能的前提是价值认同。济南公安交警从民警对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共同愿景入手,着力营造以环境文化、情感文化和规则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幸福文化”,用心打造高雅、亲民的文化形式,使民警在耳濡目染中提升文化素养。他们积极推广天桥大队打造“一厅一家九室”民警教育基地的做法,“一厅”即一楼大厅,“一家”即民警之家,“九室”即图书阅览室、身体保健室、党史教育室、英模教育室等,用现代警务理念和良好的氛围熏陶激励民警,通过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提升民警的思想境界、文化修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营造具有不同风格的“幸福文化”环境。不断完善执勤执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努力维护民警正当的执法权益,保障民警心无旁骛地开展工作。开展民警健康体检,完善警用装备的发放、维修和管理,保障各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高效良性运转。同时,各大队按照一警一爱好、一队一特色的要求,成立业余文体组织,引导民警培养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爱好,鼓励民警阅读各类书籍,发表诗歌、随笔等作品,增强警营的书香气息。
“济南公安交警既是美丽泉城的文明标杆,更是我们安全出行的保护神。”“济南交警的阳光和威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济南交警,我支持,我信赖。”全市广大市民对交通管理的赞誉增强了民警的幸福感和责任心,“幸福文化”的熏陶又转化为民警努力工作的巨大动力。(记者 王志波)
·济南槐荫区院“三进三送”开展法治宣传
·济南走出信息化条件下群众工作新路子
·全国法院司法警察执法规范化现场会在山东济南召开
·济南郊区道路严查酒驾不放松
·济南户政:点滴“小动作”做实大民生
·山东济南对房屋登记造假发“零容忍”信号
·山东济南对房屋登记造假发“零容忍”信号
·济南1354处违法抓拍系统全面启动
·济南300名法律工作者广场集中办公
·济南将启动公务员平时考核作为提拔参考依据
·山东济南“三联”工作法让信访数量零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