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电子监控系统被纳入矿区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
深入学校宣讲法律知识
省委政法委副书记薛永辉等领导观摩基地生产车间
去年以来,阳泉市矿区司法局紧紧抓住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区)这一机遇,认真落实省、市、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和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模式,积极构筑“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职责法制化”的特殊人群管理无缝衔接工作机制,从而实现特殊人群由“重管理到重服务、无保障到有着落、‘特殊人’向‘正常人’”的转变。该局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得到了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建明,省司法厅厅长王水成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洲等领导的充分肯定。
建设一个基地,打造务实帮扶的“安心工程”
刑释解教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在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如果安置帮教工作跟不上,他们依然要面临生活难、融入社会难等诸多难题,很可能走上重新犯罪的道路。针对这一现状,矿区司法局立足区情,积极探索新的帮教管理模式,借鉴先进地市做法,建立了全区首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
在基地创建过程中,区委、区政府给予大力支持,矿区专门成立了安置帮教基地建设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区委书记刘德跃、区长刘乙佑等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并深入辖区企业进行调研,最终选定矿区鑫越工艺美术厂作为矿区首个安置帮教基地进行创建。区委、区政府还出台了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场地问题,投资45万元进行重点扶持和建设。帮教基地的建成,为刑释解教人员的“重生”搭建了平台。该企业现有职工58名,其中43名为刑释解教人员,占企业人数的74%。目前,他们生产的木刻画工艺作品已经热销山城,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为强化服务、有效监管,矿区司法局在该基地设置了帮教办公室,配备专人对企业安置人员进行日常管理、跟踪帮教和考核,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矿区司法局还为基地增设了学习阅览室、文化活动室、职工食堂、浴室和宿舍,配备了电脑、电视等生活设施,逐渐形成了管、教、帮、扶于一体的特殊人群管理体系,做到了“安其身更安其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安心工程”。
目前,矿区440名刑释解教人员中有395人已经顺利就业,有20人接受了各类技能培训,43人享受到国家的低保政策,释解人员安置率达到92%,帮教率达到100%,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2%以下。
完善一套系统,打造科技助力的“放心工程”
针对辖区社区矫正人员多、分布广、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脱管、漏管的实际情况。2011年,矿区司法局引进了移动公司的一套以手机为位置采集和交互信息的前端设备,通过电子地图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定位监控的电子监控,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进行报警提示,集社区服刑管理、实时位置监控、自动报警、通知通报、报到汇报等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系统。现在,司法所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系统就能显示出查找对象当前所处的准确位置以及个人电子档案信息。“人防”加上“技防”,让一些存有侥幸心理的矫正对象自觉服管,有效防止了脱管、漏管现象发生,为社区服刑人员构筑了一道无形的“电子围墙”。
如今,全区社区矫正人员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成员情况、学习教育及社区服务情况等都详细的记录在系统中,社区服刑人员一旦跨越规定的活动区域,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并以短信形式通知管理人员,实现了社区矫正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和电子档案数字化管理。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活动范围规律进行监控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进行报警提示,从而有效地预防、减少了社区服刑人员再次犯罪,全面提高我区社区服刑人员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全区162名社区矫正人员全部实现了实时监管,无一重新违法犯罪。
关爱一个家庭,打造温馨关怀的“暖心工程”
在工作中,矿区司法局对每名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信息都进行了详细的登记,不仅包括个人信息,也包括他们家庭成员、婚姻状况、社会关系以及经济收入等,并根据每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特殊人群回访制度,从思想、生活、婚姻家庭全方位直面了解矫正对象思想动态,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家住沙坪的蒋某,年初被确诊为食道癌,病痛的折磨使他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无法完全自理,需要有人长期照料,家中为其看病已倾尽所有,且欠下外债,生活极其困难。矿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在了解到蒋某的情况后,亲自到蒋某家中,鼓励他树立信心,安心养病,并送去慰问品。针对蒋某的特殊情况,工作人员采取“三个一点”的方式对其进行帮扶。即:“政府帮助一点”,司法局与民政部门协调,为蒋某申请办理低保,争取特困帮扶基金;“爱心捐助一点”,该局向全区社区矫正人员发出了《爱心捐款倡议书——给全区社区服刑人员的一封信》,在全区社区矫正人员中组织开展了爱心捐款活动,为蒋某捐款1800余元;“企业支持一点”,司法局工作人员与蒋某所在单位协调,为他争取到每月900元的生活补助和全额养老、医疗保险……
通过开展多渠道帮扶,打造温馨关怀的“暖心工程”,使社区矫正人员在接受监管的同时,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唤醒他们悔罪服法的意识,鼓励他们树立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勇气。(冯卫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