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认真实施宪法会带来真正意义的富强

2012-12-11 08:48:0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认真实施宪法会带来真正意义的富强

    访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

    “在历次我国对宪法的纪念活动中,此次纪念宪法颁布施行30周年的活动应该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的身份发表讲话,实际上是代表执政党对宪法和法治的宣誓,表达对宪法的最高尊重、遵守和坚决贯彻实施宪法的决心和信心。”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看出了党对宪法的尊重和对宪法权威的尊崇。

    宪法是政治稳定的法律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国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制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有力促进了人权事业发展,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王振民认为,这段论述充分表明了宪法在维护政治稳定、促进国家各项事业良好发展方面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振民指出,我国现行宪法是中国制宪以来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在这30年中,不少学者、实务界人士都有过要求重新制宪的冲动,在历次的修宪过程中,也都有人提出宪法要重新制定的想法,但我们克服了这种冲动,始终宣誓效忠一部宪法,并坚持了30年,很不容易。

    王振民介绍,比较西方宪法,比如美国宪法,至今已实施223年(自1789年),这两百多年中,美国人一直只效忠这一部宪法,这部宪法保证了美国的统一,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根基。美国人总结自己强大的原因,不是华尔街,不是军队,也不是硅谷,而是从一建国开始就有一部好宪法。国家强大的前提是政治稳定,而政治稳定的前提是宪法稳定。美国人曾经很自豪地说:一个国家,一部宪法,一种命运,认为美国有今天,是因为有一部稳定的好宪法,这部宪法给美国带来了好运。通观我国这30年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其重要原因是稳定的宪法带来了稳定的政治,1982宪法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连续30年的健康和平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好运,值得大书特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王振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之所以称现行宪法为一部好宪法,重要的一点是现行宪法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并把这些经验教训变成一个个宪法条款。纵观各国的宪法,也都是在经历了动乱、拨乱反正之后制定的,表明一个国家要结束过去,开创新的政治局面。我国宪法具备这个历史条件。

    “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的另一原因是其具备现代宪法的基本因素。”王振民介绍,现代宪法必须具备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宪法宣誓自己是最高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政治地位,凌驾于任何个人、组织和权威之上。我国宪法作了这样的规定。二是宪法保障基本人权,我国现行宪法中基本囊括了世界各国先进的保障人权的条款,并且根据我国的情况作了一些特别规定,例如保障公民人格尊严的规定,这具有极大的先进性。三是宪法有制约权力的条款,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而人大又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就构成了一条监督链。基于这三点,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

    宪法是国家权力的操作手册

    “现行宪法虽然是一部好宪法,但也存在一些缺陷。”王振民指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宪法应该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日常行为准则,权力的操作手册,领导干部应天天看宪法,法不释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王振民认为我国目前存在一种追求“完美宪法”的情结,即追求先有完美的宪法,再去实施宪法;目前宪法不完美就不应付诸实施。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宪法不完美是正常状态,查看其他国家的宪法,颁布之初都不是完美的,但这些国家并没有因此而将宪法束之高阁。比如美国宪法,刚开始都没有权利保障条款,司法审查制度也是后来建立的。因此,在宪法实施过程中要克服这种追求“完美宪法”的情结。

    “宪法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完善,不能因为宪法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就不去实施宪法。我国现行宪法具备了现代宪法的基本特征和因素,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已足够值得我们去认真贯彻实施。”王振民强调。

    党在执政时决不能撇开宪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宪法实施的重要性和‘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王振民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王振民认为,首要任务、基础性工作的表述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意识到了贯彻实施宪法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明确指出保障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这一问题10年前在纪念宪法施行20周年的时候也提到过,但10年后还没有解决,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予以强调,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这些问题,相关工作部门应当认真研究解决,希望5年后、10年后不要再讲这个问题。”王振民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王振民对此印象深刻,“讲话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执政的关键是依宪执政,以前只是说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这次增加了新内容。增加的论述把党的执政和宪法联系在了一起,宪法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载体,党依据法律来执政,而依法执政的法首先是宪法。”王振民说。

    “宪法体现了党最重要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而且宪法也是人民的意志、党的意志在法律上的表现,宪法同时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结合的化身,讲话提出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说到了问题的关键和核心,撇开宪法而去执政是非常危险的,宪法保证执政地位,也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载体去执行。”王振民强调。

    应加大对宪法的研究和宣传

    在谈到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更好地实施宪法时,王振民建议,学术界、理论界不能只重视研究宪法的实体内容,对宪法的程序研究也应当重视起来,下大功夫去研究宪法实施的机制和具体制度。宪法具有稳定性,其实体内容在制宪、修宪之后基本上是固定的,而对程序方面的研究是我们长期忽视的问题。

    王振民建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关,应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投入更多的精力履行宪法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七条规定的监督宪法实施的职能,切实做好监督宪法实施的工作,监督宪法的实施甚至应当成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第一位的核心工作,宪法实际上也是这样规定的。特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监督宪法实施应该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提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家有关监督机关要担负起宪法和法律监督职责,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行为。

    就如何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王振民建议,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对宪法进行大力宣传。虽然目前已经进行了很多普法宣传,其中也包括宪法的宣传,但是宣传的内容还不到位,大家听起来觉得没意思,应该把宪法的基本精神、法治的精神真正贯彻到宪法的宣传教育当中去,把这些理念传输出去,培育公民真正的宪法意识和法治精神。1982年宪法给我们带来了30年的好运,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完善宪法实施监督的具体制度和机制,宪法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运气和真正意义的富强。(记者李吉斌)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