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丰富文化内涵助推法院工作科学发展
——全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综述
置身于两次被自治区高级法院记集体三等功、被评为全区法院先进集体的柳州市柳北区人民法院沙塘法庭,法官的精气神,整洁、美观的小院,风格独特的廉政文化墙,让人惊叹法庭文化与审判特征的高度结合。
行走在钦州市浦北县人民法院张黄法庭,融汇浦北客家文化的40多米长的古典式法律文化长廊,将人文历史与法律文化融为一体,“忠、义、礼、廉、孝、智、信”等字的释义,形成审判文化、廉政文化、国学文化的特色,使人们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百舸争流,百花齐放,各具特色,文化的力量正生动鲜活地在广西区法院全面释放。
以核心价值观为内核,以提高法官素养为根本,以惠民互动为生命力,全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紧扣法院工作特点和需求,紧紧围绕执法办案第一要务,走出一条既符合区情、院情,又富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法院文化建设新路子。
以核心价值观发展法院文化
“全区法院要找准法院工作与文化建设的结合点、着力点,以改革创新精神,为促进我区文化实力新提升,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这是自治区高院党组书记、院长罗殿龙在今年7月的党组扩大会议上提出的要求。
将时间前移至2011年12月19日,自治区高院党组中心组第四、第五学习专题学习会上,就法院文化建设问题,罗殿龙指出:“要大力发展和繁荣法院文化,通过文化熏陶,有效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审判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提升司法公信力,提升司法形象。”
全区人民法院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早在前些年,就将法院文化建设纳入法院工作整体部署来思考和筹划,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并以“文化五室”(院史展览室、图书室、法律文化室、荣誉室、文体活动室)建设为载体和突破口,大力推进广西法院文化建设。
自治区高级法院修建2800平方米的“文化五室”。其中的广西法院文化展览馆,运用大量的广西审判历史图片、实物,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广西法院成立以来各时期的队伍建设、审判工作及物质装备建设的成果,并专设展区悬挂社会各界、名流赠送及法官自己创作的书法绘画摄影作品;介绍古今中外法律文化历史,密切人民法院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往来。目前,全区已有116个法院修建和完善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五室”,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
在“文化五室”建设中,还突出廉政文化教育的分量,使广大干警努力形成廉荣贪耻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文化氛围。贵港、梧州、防城港市中院、港北区法院等50多个法院的廉政文化室(或长廊)被当地纪委定为廉政教育基地。百色中院、贺州中院被当地市委、市政府授予“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公平正义是审判事业永恒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区法院文化的内核。围绕这一核心要求,围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我区法院不断创新教育方式,院训征集、法官任职宣誓,建设廉政文化长廊,法院文化展厅,寓教于乐,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近年来,通过大力宣讲“全国模范法官”文惠新、陈玉萍、黄登林的先进事迹,以及“全国模范法院”——玉林市玉州区法院,积极开展“办案标兵”、“争创五个一百”、“优秀示范庭审”和“精品案件”评选活动,把抽象的精神内涵具体化、生动化,以榜样的力量形成持续的精神激励。
制度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公平正义,关键在于裁判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全区法院一方面以“百万案件大评查活动”为抓手,积极从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强化防范措施入手,全区各级人民法院共制定完善70多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不断健全从审判业务到司法政务以及队伍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强化管人、管事、管案的制度作用,确保法院的制度文化扎实有效。
以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发展法院文化,全区法院迎来收获的季节。
2010年,全区审判工作呈现“五降”的良好态势,受理案件总数、上诉案件、再审案件、申请执行案件和涉诉信访全面下降,审判执行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11年,广西法院系统队伍建设和审判业务等多项整体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工作迈上新台阶。
今年上半年,全区法院又实现“十升三降”的目标,全区各级人民法院审判质量效率进一步提高。
以提高法官素养丰富法院文化
“在互联网时代,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维护社会稳定。”2月24日,自治区高级法院专门邀请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黄健到自治区高级法院,通过远程网络系统为全区三级人民法院约7000名干警、工作人员作题为《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管理与创新》专题讲座。
5个月之后,我国著名刑法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院长赵秉志教授,又应邀前来为自治区高级法院全体法官举行刑法学术讲座……
文化的基本表现就是提高人的素养。如何与时俱进培养更多的外向型、复合型高素质法律人才,成为我区法院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从2009年开始,自治区高级法院依托全区法院三级视频专网,开设全区法院“法官周末讲坛”。这是高院党组加强全区法院政治建设、业务建设、文化建设所采取的新措施和新尝试。如今,3年过去了,“法官周末讲坛”已举办31期,办出特色和成效,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法院文化品牌。
广西法官学院是培养合格法官、优秀法官和专家型法官的摇篮。依托学院的培训教育,广西法院逐步迈入全国法院司法理论研究工作先进行列。2011年,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三届学术讨论会上,广西法院共获得二等奖6篇,三等奖11篇,优秀奖11篇,总成绩首次跃居全国前5名,是广西法院开展司法理论研究工作20多年来获得的最好成绩。
今年7月,广西区高级人民法院法律咨询专家库正式成立,受聘的20位专家学者研究的专业涵盖面广,涉及民商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法理学、刑事侦查学等多个领域,均为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界公认的著名专家学者,法律咨询专家库的成立,有效地帮助法官提高对司法审判疑难问题的把握能力。
以惠民互动创新法院文化
今年6月12日,自治区高级法院6楼会议室,推进“阳光司法”工作座谈会正在举行。
这是自治区高级法院在一年多来的“阳光司法”工作基础上,再次邀请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委、政法委以及专家学者、律师和媒体记者20多人就“阳光司法”工作中的立案、庭审、文书上网、诉讼档案、司法信息等14项相关细化制度征求各界意见。
文化建设只有坚持司法为民宗旨,只有坚持与社会互动,才能具有持续而旺盛的生命力。
全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当事人司法需求,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建立起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服务体系。在今年1月召开的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广西区高院的工作报告以92.45%的满意率高票通过。
法院文化在服务群众中不断升华。全区法院统一设立诉讼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窗口服务功能,设置导诉服务台和服务窗口,形成诉前、立案、审理、执行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的“一条龙”纠纷解决机制;全面拓展网上在线服务系统,健全领导包案责任制、首问信访责任制等,全区人民法院积极创建“无诉社区、村屯”活动,努力化解涉诉信访矛盾,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征求意见,不断加强内外监督管理。
经过多年持续推进,我区法院文化建设收获了硕果,百色市中院、贺州市中院和南宁市江南区法院被评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使全区人民法院干警的综合能力和文化内涵得到提高,并且已经成为全区人民法院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强劲助推剂。(记者 卢林峰 通讯员 岑松锷 李佳 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