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研究

网络监督更能揪出“狐狸尾巴”

2012-12-10 08:35:1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反腐提速。尤其“网络反腐”频频使官员落马,重庆雷政富、黑龙江孙德江、山东单增德等等一长串的名单,都是因为网络曝光被立案调查或被免职的公职人员。一系列网络反腐举报得到及时、到位的处置,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铁腕惩治腐败的决心,赢得了群众一片响亮的喝彩和支持声。

    《人民论坛》杂志曾经对300名官员和民众进行调查,70%的受调查者表示当代中国官员患有“网络恐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网络监督的力量,而官员普遍患有“网络恐惧”,是桩大好事,说明无论官员们乐意还是不乐意,网络监督已经在现实社会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说明无论官员们认可还是不认可,网络监督已经成长为监督干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可否认,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有讲事实、讲道理的,也有些情绪过激或者造谣生事的。然而,清者自清,身子正的干部不怕网络上描出的斜影子,谣言的杂音或许可以嚣张一时,但终将被有力的事实攻破,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和政府的眼睛更是容不得沙子,畅通网络举报是反腐倡廉的一条阳关道。

    因为无论级别高低,无论多么隐蔽,领导干部们总要活在人间,他的言行举止、他的吃穿住行都要暴露在身边的老百姓眼中。可以说,群众的监督是24小时的、全天候的“即时”监督,只要有“狐狸尾巴”露出来,就会被有心的群众及时发现。“硕鼠”们就算躲过了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士的监督,也躲不过老百姓雪亮的眼睛。

    然而,在当前的现实中,网络监督却缺乏应有的官方“名分”和地位。名不正则言不顺,当被网络监督的领导干部产生抵触情绪时,有些干部就以删帖来消除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回避网络的质疑,漠视甚至无视网络的举报和反映。当遭遇这些狭隘而顽固的干部时,由于缺乏法律和政策规定赋予的权力和支持,网络监督又显得无力。

    事实已经证明了,网络监督是人民群众应有的权力,网络监督是监督干部的有效手段,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有利于规范吏治、消弭社会矛盾。因此,在现有的纪检体系、行政体系中,应该给网络监督留下一席之地,让网络监督成为监督和考察干部的义务和责任,不再是缺乏自律意识的干部们眼中的“浮云”、耳旁的“风”。我们可以期待,当网络监督照进现实体系的时候,随着干部监督体系的严密,官员的作为会越来越规范,官员们的焦虑会越来越少,“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会日益优化。

    (许晓明  作者单位:昆山日报)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