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特殊人群

“宝贝”回家有多难?——流浪儿童问题现状调查

2012-12-09 13:00:3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社 

    全社会编织“宝贝回家”安全网

    记者在调查中深切感受到,没有稳定的家庭生活,流浪儿童不愿意回家;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关爱,他们难以回归正常的生活。

    对此,民政部门和民间救助机构呼吁,全社会积极行动,加强源头控制、探索救助方法、鼓励民间投入,“零容忍”儿童遭遇的家庭暴力,共同织成一张减少和救助流浪儿童的安全网,让“宝贝”不再流落街头。

    首先,做好源头预防是解决未成年人流浪问题的治本之策。基层乡镇、社区政府、学校应建立协作机制,对有外出流浪倾向和曾经出走过的儿童加强跟踪和监管,提高家庭生存能力,提高父母的监护意识,探索遭受家庭暴力、事实上无人照料等特殊困境儿童的帮扶工作。

    其次,对针对儿童遭遇的家庭暴力“零容忍”。“很多时候家长只要看见孩子犯错,就打孩子。但孩子只知道屁股疼,却不知道究竟错在哪里。于是他们选择逃避。如果一直这样,这些孩子永远不可能回家。”龙丽辉说,最值得反思的是,孩子离家出走往往是被监护人“打出家门”。

    第三,在加强对政府救助机构投入的同时,鼓励民间发展救助机构广泛参与,扩大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力度。

    龙丽辉介绍,目前民间流浪儿童救助机构帮扶成效显著,但靠社会捐赠在经费上捉襟见肘。以“类家庭”为例,即便给钱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家庭来接收儿童,亟待有更多人参与到救助流浪儿童的行动中来。(记者吉哲鹏)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