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处在信息的海洋中,紧急事件又常常突如其来。面对此起彼伏的新闻事件,公众不再满足于了解事件本身,更渴求在第一时间看到理性的分析。
“紧扣法治热点,展示独到见解”正是《第一观察》栏目设置的初衷所在。我们将以专业的法治视角,用具有理性与建设性的声音为您阐释当下社会的法治热点事件。
“2012年12月21日黑暗降临后,地球将会有连续3天的黑夜。”近日,这个流言从网络蔓延到现实社会,不断发酵。尤其在四川省的内江市、双流县等地,听信流言的市民在集市上疯狂抢购白蜡烛和火柴,甚至造成白蜡烛脱销。
随后,有天文学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要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地球不可能出现连续3天昏天黑地的情况。
由此,“连黑3天”再次成为万人唾弃的谣言。
但是,这样一个“只要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的谣言为何会引发抢购蜡烛的风潮?经常被提及的辟谣为何成了“事后诸葛亮”?
仔细分析最近关于“连黑3天”的报道,可以发现,“连黑”信息最早出现在12月3日,网友“羚羊早安说”等人发微博称:“科学家终于确定:2012·12·21地球会有连续3天是黑夜,是地球的换纪时刻……”
在12月3日之后的几天里,不管是网络还是现实社会,这一谣言引发了不小的讨论。其间,也有报道称女白领在世界末日之前捐出了所有家当。当然,在这个时间段里,四川内江、双流等地的一些居民也开始“未雨绸缪”。
不过,如此大的动静似乎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这样的舆情可能只是被视为一个“黑色笑话”。只有当内江、双流等地抢购白蜡烛成风时,相关部门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玛雅体”那么简单。
据媒体报道,12月6日,双流县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辟谣。
从12月3日到6日,3天,72个小时,谣言发酵的时间太充足了,辟谣的时间也足够充足。可是为什么没有人出来辟谣?也许有人会说,“连黑”或许只是停留在传言阶段,没有造成什么社会影响。其实不然,从媒体报道来看,12月4日,双流县通江社区街上,几个卖蜡烛、火柴的摊点异常热闹。不断有人到蜡烛摊上抢购白蜡烛,一买就是好几包。同时,买火柴的人也比平时多了几倍。
其实,类似的谣言风波还有不少,发生在去年的抢盐风潮就是一例。辟谣为何总是“跑”不过谣言?
“由‘连黑3天’引发的抢购蜡烛风潮,应该是一件舆情方面的突发事件。相关部门应该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积极开展应急措施。”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莫纪宏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一事件说明,相关部门的应急反应机制还不完善,没有主动作为,正面积极引导、澄清谣言,从而导致谣言的扩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在信息社会,出现谣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健康的信息社会应当通过充分的信息供应、相关部门及时澄清真相来应对谣言,“而从目前来看,这两点做得显然还不够”。
如今,在经历了抢购之后,官方辟谣了,专家出面分析了,社会也开始反思谣言的祸害。但是,对于买了一大堆蜡烛的市民来说,他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对造谣、传谣者的咬牙切齿。
“对于制造谣言者,应当追究其责任。”莫纪宏说,如果谣言造成的社会危害较大,造谣者存在主观恶意,可以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谣言的危害较小,造谣者也没有什么恶意,则可以按照治安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除了反思谣言应急机制、惩罚造谣者外,我们不得不提及群众的科学素养问题。有报道称,中国科协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年。这个差距可能不会瞬间弥补,但是,遇到类似不靠谱的事情时,或许可以通过相关部门公布的热线电话求证一下。(□第一观察 本报记者余飞)
·现实渠道越畅,网络谣言越少
·谣言可笑 信谣可悲 传谣可耻
·“冬至连黑三天”的谣言为何竟然有人信?
·《二○一二年网络谣言事件研究报告》发布
·科学育儿:粉碎网络育儿谣言
·记者求证确认“苏州牛肉感染炭疽杆菌”是谣言
·记者求证确认“苏州牛肉感染炭疽杆菌”是谣言
·新疆:制造传播地震谣言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将受罚
·网络时代谣言伤农事件频发 农民辛苦半年一场空
·内蒙古公安厅:高校学生离奇失踪系谣言
·英专家:网上谣言应和网下一样受到法律监管
·治理网络谣言关键靠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