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广东

广州共青团:搭建枢纽平台 成长社会组织

2012-12-07 16:47:2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南方日报 

广州共青团将进一步发挥枢纽型组织作用,提高志愿者队伍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 南方日报记者 丁玎 摄

    广州共青团将进一步发挥枢纽型组织作用,提高志愿者队伍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 南方日报记者 丁玎 摄

今年5月,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创新人民团体的活动方式,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

    今年5月,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创新人民团体的活动方式,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

    一时间,工青妇组织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枢纽型社会组织成为各方热议焦点。其中,作为党的助手、后备军和先锋队,共青团该如何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率先破题枢纽型组织建设备受关注。

    “共青团要从过去单纯的政治组织向复合型的社会组织转型,从以往单位制下准政府的"全能型"组织向"枢纽型"组织转型。”团广州市委书记魏国华表示,新形势下广州共青团一直在谋求转型路径,通过举办志愿服务广交会,完善“志愿时”综合管理系统、强化志愿驿站常态化运行和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依托广州志愿者学院、羊城志愿服务基金会、基层项目资助体系,努力从社会组织的凝聚维系、培育孵化、资源拓展和规范引导四个方面,为各类社会组织搭建枢纽式平台,助力其成长发展,积极探索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团组织在社会组织管理中发挥枢纽作用的“广州模式”。

    凝聚维系“志愿时”线下凝聚常态化服务线下维系

    当前,随着“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青年的价值取向、行为取向、生存状态及其个体需求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制”力量逐步削弱,青年群体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脱离了单位的青年或者成为游离于社会的“分子”式的个体,或者成为青年自组织、社会组织的成员。

    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对团员青年的维系,广州共青团以举办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为契机,依托“志愿时”系统,专门设计了“第二届志愿服务广交会”专题网页,并开通了“志愿服务广交会”专题微博,实时发布项目申报、评审及其他与筹备工作相关的信息,吸引各领域有条件、有能力、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个人注册登记,构建社会组织及参展项目信息库。

    志愿服务广交会闭会期间,主要依托志愿者驿站、广州志愿者之家、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等常态化志愿服务阵地组织开展的分享会、伙伴日等日常交流活动,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进行凝聚和维系。

    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主任王健平透露,自今年3月成立至今,几乎每天都有社会组织来孵化基地办公、培训、开会、或举办活动,有的还特地找社工聊发展设想。

    培育孵化注重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引导项目形成社会功能

    成立社会组织不是目的,能否持续发展才是关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社会组织,该如何参与竞争?

    “一是要培育品牌,二是要提升能力,三是为其搭建平台。”团市委有关负责人举例说,志愿服务广交会就是培育孵化社会组织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方面,通过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项目申报、评审、包装和评优等环节的设置,挖掘、筛选出一批有实力、符合公共服务社会功能导向的品牌项目;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公益组织嘉年华、主题沙龙、公益峰会等系列活动,为社会组织提供项目内容和理念的展示舞台,并联手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项目造血能力和公信力。

    对于未能通过评审的项目,团市委会邀请社会组织和项目进驻广州市青宫孵化基地“回炉再造”,免费在信息、项目、资金、培训、团队建设和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

    王健平表示,注册登记成功并非培育孵化的唯一目标,还包括公益理念、运作模式、项目设计、制度完善、团队建设等都是孵化基地孵化培育的重要内容。广州最大的民间青年志愿者组织广青启智服务总队,就是曾在首届志愿服务广交会被成功资助的组织。在广州共青团的帮助下,广青启智服务总队已转型注册民办非企,成为广州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竞标广州市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一举拿下200万元政府订单。

    资源拓展整合配置社会资源实现“点对点”资助

    由草根组织转型为正规的民间组织,是众多NGO的愿望。然而,华丽转身后伴随而来的,往往是资金短缺等发展瓶颈。如何整合社会资源拓展社会组织实力?如何制定标准规范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广州共青团进行了系列探索。

    “为了拓展社会资源,在第二届志愿服务广交会之前,我们面向市青联、市青企协、市青基会、狮子会、国资委、工商联、工商局、老团干联谊会等多个社团、机构、单位共举行了12场推介会,共筹得意向资助资金超过1140万元。”团市委副书记安建国透露,今年的志愿服务广交会筹备工作启动比去年早了两个月,前期主要是通过推介会、发布酒会等形式向社会各界筹资,许多爱心人士在听完项目介绍后有了“相中”的项目。

    广州共青团还依托羊城志愿服务基金建立了志愿服务项目申报、审核、资助、督导、评估等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资助体系,仅去年便有137个服务项目获得总额达273.5万元的资金资助。

    此外,广州共青团还提出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资助,进一步加大对青年自组织的支持力度。

    规范引导依托“志愿时”系统为社会组织提供范式

    团市委有关负责人透露,为合理配置资源,第二届志愿服务广交会还将邀请市青联、青企协、专业会计师所等机构共同成立6-8人的监委会,以便对资金的入账、划拨、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协调和审计,促进资金优化配置,实现募集资金透明化、规范化运作。

    广州共青团还依托“志愿时”综合系统,为各类社会组织搭建了一个交互式、开放型、常态化的公益服务云平台,通过打造首届志愿服务广交会项目库、公益小额捐赠平台和透明资金监管体系,实现了24小时社会资源实时对接,在制定社会组织管理标准,提升社会组织和项目公信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规范引导社会组织的过程中,“志愿时”也正在显现它的魅力。据介绍,广州共青团依托“志愿时”系统,就近发动社区居民和青少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志愿者、青年服务组织、服务项目提供点对点的信息交互平台;在项目培育方面,以“志愿时”系统为平台,在服务领域向社区拓展,充分发挥民间创造性,拓展贴近社区的服务项目。

    广州共青团还在不断完善基于“志愿时”系统的社会组织评价认证制度,提升社会服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对话

    强化共青团枢纽型组织作用

    实现“联系得到青年 影响得了青年 指挥得动青年”

    南方日报: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对广州共青团意味着什么?

    魏国华:在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中,青年的流动性和异质性在增强,青年的组织化走向碎片化。传统基于单位制的组织架构已没办法完全覆盖全体青年,青年对组织的期望值在增高,需求更加多元化,同时青年组织对青年需求的解决能力不足。

    从组织角度出发,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传统的组织怎样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怎样去引导基层组织,怎样培育、孵化、引导社会组织。

    探索基于陌生人社会的城市共青团工作模式,强化共青团枢纽型组织的作用,就成为提升青少年工作能力的重要抓手。我们要扩大覆盖的广度,确保能够“联系得到青年”、增强干预的深度,确保能够“影响得了青年”、提升带动的力度,确保能够“指挥得动青年”。

    南方日报:团市委是如何在社会组织管理中发挥枢纽作用的?

    魏国华:为探索新型城市化与广州青年工作的新实践,进一步发挥广州共青团枢纽型组织的作用,我们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团市委近期成立了广州共青团研究策划与重点工作办公室(简称“重点办”)和广州共青团加强枢纽型组织建设工作办公室(简称“枢纽办”),实行“枢纽办”、“重点办”和传统部室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运行模式;

    二是,依托“志愿时”综合管理系统,建成志愿服务体系运转“枢纽”。“志愿时”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小队化”管理模式和实时排版调度,极大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三是,志愿驿站成为广州共青团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的重要终端载体。“志愿驿站”除了为城市提供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辐射到整个社区,为共青团的社区化找到了突破口。此外,“志愿驿站”是青年社会组织的萌生地;

    四是,志愿服务广交会,是共青团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的创新尝试,它为探索破解志愿服务事业面临的“人、钱、项目”相互不对接、信息不对称等深层次瓶颈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五是,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青年自组织提供了安居乐业的“家”。

    南方日报:团市委未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全市青年社会组织深入参与社会建设。

    魏国华:具体说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发挥好组织枢纽作用,坚持层级化和非层级化双轮驱动。在层级化组织建设方面,要扎实推进杰出青年人才支持工程,建立充满活力的基层组织工作体系;在非层级化组织建设方面,要扎实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工作,并加强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

    其次,要发挥思想枢纽作用。一方面,要善于通过微博、微信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增强思想引导的时尚化;另一方面,要通过“五四表彰”、“杰青评选”、“成人宣誓”等品牌活动以及志愿服务等有效载体,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第三,要发挥内容枢纽作用,以项目化手段丰富完善青少年工作内涵。包括构建菜单式工作项目库、试点推进工作项目以及科学评估项目实施。

    第四,要发挥资源枢纽作用。包括善于借助党政资源的渠道与方式为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更多条件,引导青年社会组织依托团的工作平台承接政府在青少年领域转移的职能项目;善于运用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羊城志愿服务基金会、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等资源整合平台,引导社会资源更多投向青少年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青少年工作项目资源交流阵地,引导各级团组织、青年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青少年工作项目的购买服务。

    声音

    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一直领风气之先,在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探索枢纽型组织发展中也善于“虚工实做”,特别是结合志愿服务成为市民生活方式,成为青年时尚生活的机遇,以“志愿时”管理服务系统,“志愿驿站”常态服务场所,志愿服务广交会资源对接机制等,实现共青团组织、青年志愿组织带动各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有效服务社会人群的模式,引起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和借鉴。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教授谭建光

    广州共青团依靠团组织自身的资源优势,对推动青年组织良性发展做了很多探索,值得赞赏。要打造好枢纽型组织,扶持培育青年组织成长,共青团应该承担起三个角色:一是成为政府与NGO组织之间的桥梁构建者;二是成为辐射NGO资源的提供者;三是成为NGO网络联系的发起者。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唐昊

    很高兴有志愿服务广交会这个平台,能够在草根组织和政府之间,在草根组织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致力于建设枢纽型组织的广州共青团,不仅让各个NGO组织能够互相分享经验,也为NGO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持和项目服务,在背后推动了青年组织的发展。

     回顾

    2011年12月4日,团市委等单位举办了首届志愿服务广交会,试图通过为各类社会组织搭建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探索破解志愿服务事业面临的“人、钱、项目”相互不对接、信息不对称等深层次瓶颈问题。

    在首届志愿服务广交会中,共有121个参展机构的204个参展志愿服务项目参与。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竞相向各方宾客展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现场,近5000名各领域志愿者、各界爱心人士及热心市民参与,121个参展机构全部赢得近976万元的爱心资助。志愿服务项目供需吻合比例达80%以上,超过90%的项目是常态化的项目,而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记者 彭文蕊 通讯员 岳嘉)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安徽铜陵率先试行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
·逾300社会组织在穗交流 爱心达人携500项目参展
·绵阳41家青年社会组织入驻孵化中心
·新疆兵团6个社会组织项目获中央财政185万元支持
·四川龙泉驿区 加快社会组织孵化
·大连市委统战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

·大连市委统战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
·政府向社会组织买服务 几步是关键
·天津滨海新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心投运
·成都社会组织期待“破茧成蝶”
·山东日照将对社会组织免费“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