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信息网络

河北省:信息化助力“透明危改”

2012-12-07 15:03:0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建设报 

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制度,推进农户档案信息化,是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准确录入、永久性保留、开放性检查,可以消除上下级之间、扶持单位与对象之间的信息鸿沟,杜绝基层虚报项目规模和对象所造成的资金跑冒滴漏现象。河北省高度重视并全面应用信息系统,加强对全省危房改造的监管,助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使农村危房改造取得实效。

几年来,河北省已经帮助18万户农村最贫困、住房最危险的群众拥有了最基本的安全住房,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利用全国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管理系统方面,他们录入信息及时,并应用信息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和管理,成为全国应用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管理系统最好的省之一。

一是抓基础,全面执行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制度。为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管理,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该省建立完善了农村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制度,制定了全省统一的纸质档案格式,内容涵盖了信息系统要求的全部数据。

除此以外,还包括农户申请、各级公示、审批、工作检查、验收等相关资料,覆盖了农村危房改造全过程。在危房改造实施中严格执行“一户一档”,确保批准一户、建档一户。通过不断建设和完善,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所有农户全部建立了档案,夯实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

二是抓关键,实时录入农户档案数据。紧紧抓住数据录入这个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农户档案信息化。明确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是农户信息录入的责任主体,只有县级管理用户及其创建和管理的乡镇用户才拥有农户档案信息录入、修改和删除的权限。坚持实时动态录入,实行“建档一户、录入一户”,按工作进展及时补充完善农户档案信息,确保数据采集录入与工作进展情况和农户档案信息完全一致。

坚持专人录入和管理,全省11个设区市、170多个县(市、区)、近2000个乡镇、上万名管理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具体负责信息录入、审核、督导等工作,及时查验农户档案各项信息,发现错误、可疑信息及时核实和纠正,保证了有关信息能够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危房改造工作状况。

三是抓保障,加强信息系统应用培训。信息系统应用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河北省每年组织信息系统应用培训,聘请专家进行讲解授课,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基层技术人员使用水平。截至目前,省直接培训各地业务骨干1100多人次,市、县(市)培训基层业务人员6000多人次。还加大信息系统“硬件”建设,安排专门奖励资金支持各地购置微机、数码相机等设备。

四是抓重点,依托信息系统强化监督管理。该省建立了周分析、月通报和年度考核制度,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每周对系统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全面了解各地贫困农户确定、维修和新建户的比例、危房改造的面积标准等情况,有效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促进政策落实。每月利用系统数据,对各地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使各地进展排位一目了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有效地加快了工作进度。年底以信息系统数据和平时掌握的各地工作情况作为考核各地工作的基础,使考核更加准确客观。

五是抓深化,提升危房改造管理水平。依据信息系统统一各种表单内容、工作流程和数据标准,明确工作要求,实现了工作的标准化、精细化。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了各级管理部门直接监管到户和数据共享,避免了有关信息的重复填报和重复统计。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了相关数据的快速查询,汇总数据的实时生成和有关统计指标的动态分析,提高了效率,更好地促进了政策措施的落实。特别是实现了村镇建设工作由“定性”到“定量”、由“典型”到“全面”的转变,解决了村镇建设工作量大、地点分散、管理鞭长莫及的难题。

今年,河北省还将完成12万户以上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继续为改善民生、拉动内需和加快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记者 沐岚)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山东济南:走出信息化条件下群众工作新路
·吉林召开公安机关推进信息化建设现场会
·济南:走出信息化条件下群众工作新路
·福建省公安机关加强基层信息化装备保障
·山西探索居民健康信息化管理 个人档案“随身带”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促进检务健康发展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促进检务健康发展
·山东推进乡镇财务信息化 多地实现网上核算
·吉林四平梨树县人口信息化建设全覆盖
·广东开展“抓一化(信息化)促八率”考核工作
·福建社会管理进一步提速:社区信息化,方便送到家
·社区信息化 福建社会管理进一步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