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告官”35分钟“一堂清”
行政案件判决书首次当庭制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民告官”往往是马拉松式的拉锯战,但12月6日,海淀法院审理的一起行政案件,仅用35分钟就“一堂清”,双方还首次当庭拿到判决书。这全仰仗该院自主研发的“行政简易法律文书快速生成系统”软件。
下午3时,案件开庭。法庭里多了一面电视,屏幕上显示着类似word的模板,标示出原告证据、被告证据、质证意见、最后陈述等,证据等类别里已经填好了部分内容。
“今年10月31日,我的委托人驾车行驶到成府路东口时,因为车辆发生故障,紧急避险,把车辆停在机动车道,结果交管部门根据监控录像,认定违法停车,予以100元罚款、扣3分的处罚。”随着原告汪先生律师的陈述,书记员把相关内容录入到模板中陈述事实一项,律师当场监督记录是否有误。
随后,律师提出,海淀交通支队中关村大队的处罚于法无据,应予撤销。
对此,交管部门的代理人回应说,首先,汪先生没有证据证明当时车辆发生故障,而且按照法律规定,故障车辆紧急避险时,应该打“双闪”提示,并且把车辆开到不阻碍交通的场所,汪先生没有实施任何保护措施,还把车停在行车道,违反了相关法律。代理人提交了当时的监控录像,显示汪先生的车确实停在禁停标志下,而且没有开启警示灯。
经过一番辩论,法官当庭作出判决,认定汪先生紧急避险的说法缺乏证据支持,所以驳回了其诉讼请求。
一旁的书记员一直不停录入,将双方的辩论以及法官的判决分别录入到模板中。
“判决书稍后将当庭做出,请双方稍等。”法官的一句话,让双方都愣了一下,因为根据法律规定,一般判决书要在宣判后3日内才送达,从没听说过能当庭拿判决书。
下午3时35分时,书记员校对内容无误后,利用“行政简易法律文书快速生成系统”软件,把模板的内容转换成判决书模式,然后利用电子签章盖上法院院章,一份生效判决书就做成了。
“太方便了。”原告律师说,一般宣判后,还要再跑趟法院拿判决书,要不就用快递领取判决书,这样当庭判、当庭出判决书的“一堂清”模式,可以极大减轻当事人诉累。
据法官介绍,这起案件是“一堂清”模式的首案,总体比较顺利,“行政简易法律文书快速生成系统”软件帮助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进一步提速。法官介绍,当庭出判决书目前只适用于简易程序的行政案件,因为此类案件案情简单、争议不大、双方对抗性小,更容易当庭宣判。
海淀法院一年大约受理400余件行政案件,其中一半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经统计,普通程序的行政案件从立案到当事人拿到判决书一般要66天,适用简易程序可以缩短为29天,而本案则只用了15天。
除了行政案件模板外,法院正在研发民事、商事、婚姻纠纷、交通案件等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判决书模板,届时,可以方便更多当事人尽快“了结”官司。(记者 高健)
·江西新余行政首长首次应诉行政案件
·广西苍梧法院集中宣判土地行政案件为群众普法
·法院探索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改革应对"民告官"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