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各地经验

江苏扬州:创新社会管理 提升幸福指数

2012-12-06 15:05:4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江苏网 

    扬州,一座拥有近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市民生活正悄然发生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的是一个新名词:创新社会管理。

    十八大报告中,多次强调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报告为今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明了方向,几年来我们基层一直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今后更有干劲了。”在十八大代表、文昌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郑翔眼中,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想方设法让群众的幸福感更足。

    这10年,扬州与时俱进,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社区“网格化”管理、“大调解”工作体系、“民生警务幸福工程”等一批符合科学发展理念的社会管理新模式,正逐步融入这座城市,百姓幸福指数也不断得到提升。

    社区“网格化”管理

    铺开“经纬网”服务到家庭

    近日,宝带社区不少居民楼外墙上挂起了“网格管理服务”标牌,上面标明“网格长”的名字以及服务范围,这种新型“网格化”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受到小区居民的广泛关注。据介绍,“网格化”社区管理正在我市多个街道和社区试点推行,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在全市所有社区建立起规范的“网格长”管理服务体系。

    小区“网格化”管理,居民们都感觉很新鲜。“这小区怎么划出几个格子呢?”家住梅岭东苑的赵大妈看着小区宣传栏上的相关介绍有些疑惑,她家所在的漕河社区一位名叫孙晓光的“网格长”向老人解释道:“咱们社区300多户人家、每1000个人的范围就圈成一个‘格子’,设一个‘网格长’,现在有12位‘网格长’。以后遇到问题,直接找‘网格长’反映,再也不用跑远路去社区解决了。”

    孙晓光向记者介绍说,“网格化”管理是由我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布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模式,是社会化管理创新工作中的亮点工程,就是把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把社区的工作任务分解到网格中,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

    社区通过“网格化”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确保居民、社区、街道之间信息通达。“社区‘网格化’管理就像在社区铺开一张‘经纬网’,把大社区划成‘小格子’来管理服务。”孙晓光说,以后居民在小区里不管是在家还是出行,跳进“格子”就有人提供“专管服务”。

    记者手记社区“网格化”管理把大社区划成“小格子”,居民跳进“格子”就有人提供“专管服务”,一个个“小格子”富有人情味,知晓百姓冷暖,让社区干部变身“贴身管家”,全天候服务不留死角。

    同时,“网格化”管理让社区干部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服务。“网格长”进百户门、知百户情,既掌握了居民基本情况,又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而且他们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工社团参与社区服务,实现了社区工作全覆盖、社区管理无死角、社区服务零距离。

    “大调解”工作体系

    筑起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

    从过去的被动调处,到主动出击查找源头,扬州“大调解”工作卓有成效。如今,医患、交通事故和劳动争议等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覆盖城区,源头性工作的再造整合,如同由“普通铁路”驶上了“高铁”,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消除在萌芽状态。

    今年初,徐某驾驶三轮摩托车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坐在自行车后座的周某经抢救无效死亡。警方对事故进行勘查发现,徐某驾驶未年检的不合格车辆,且从他的血液中检测出乙醇含量高达95mg/100ml,属严重醉酒驾驶。事后,警方下达事故责任认定,徐某负主要责任并被刑事拘留,赔付受害者20余万元。

    由于肇事方家境极为困难,连死者在医院抢救的6000余元费用、火化费等都无力支付,更别提赔偿款了。市司法局矛盾调处中心受理后立即对此案进行先期调解,经对肇事方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徐某同意赔偿,其家属为受害方凑足5万元赔偿金。在人民调解员调解下,最后受害方只要求肇事方赔付10余万元,余下的分7年还清。

    今年来,全市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0864件,调解成功20517件,调处成功率为98.3%。

    “大调解,走专业化道路才有出路。”市司法局局长阚肖虹透露,此前市司法局与市综治办、人社局、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企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推动全市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的规范发展,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在两新组织中建立调解组织。到年底,我市有望实现全市职工人数500人以上企业全面建立人民调解组织,3年内实现全市职工人数100人以上企业的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100人以下的企业按地域或行业纳入全市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记者手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扬州把“大调解”工作体系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治本之策,不断探索专业化新模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氛围。

    求变,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大调解”体系的建立,明确了公检法司以及卫生、住建、信访等部门在体系中的职责,形成了信访、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筑起了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民生警务幸福工程”

    一系列民生实事深化推进取得实效

    清除车身泥污,检查车厢盖板,在公司出车簿里签上名字,这是渣土车驾驶员周师傅每天早晨要做的一件事。

    在驶离停车场后,周师傅按照已获审批的规定线路行驶。一路上,不仅全线禁鸣,而且主动避让行人和车辆。更大的改变是,他和其他驾驶员一样,没有让以往市民最头疼的渣土车超速和闯红灯行为再次出现。

    从当初的运输市场混乱无序,到如今的公司化运营,这一切喜人的变化,源自我市警方的不断创新探索。管理开始有了新思路,与城建、交通等六部门的碰头会也日见成效,系列新规的出台终于拴住了“脱缰野马”,城市的道路交通环境也起了大变化。

    对比这几年来的变化,两组数据最有说服力。2008年至2010年10月,我市监控设备发现的外地籍渣土车闯交通信号灯、超速等违法行为达14025次,发生的车祸致17人死亡。

    此后,交巡警部门开始重拳出击开展专项整治,效果显而易见。不过,靠管还不是最终办法,扭转局面,实现创新管理才是根本之道。

    2010年10月,渣土车开始喷上大字号牌;2010年11月,我市第一家渣土运输企业正式挂牌;2011年3月,市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十大战役”打响,渣土车陆续安装GPS定位系统;2011年11月,警方划定禁行区,非市区籍渣土车不得驶入,该区域渣土外运须由在扬登记注册运输公司承担;2011年12月,对渣土车实行“黑名单制”,统一换发“苏K·M”专段号牌;2012年3月,渣土车统一“穿黄衣”,安装防抛撒盖板,渣土车公司已成立18家。

    短短两年时间,一系列“铁腕”新规真正让渣土车运输上了规矩,以往游离于管理之外的“散兵游勇”个体运输状态,一去不复返。现如今,来自浙江及苏南多个城市纷纷来扬学习取经。而对于扬州警方而言,所推行的“民生警务幸福工程”也真正扎扎实实地打下了基础。除对渣土车规范化管理外,犬类管理、警务执法平台、网上公安等关乎百姓的民生警务都在深化推进,并取得实效。

    记者手记以往只要一提到渣土车,就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闯红灯、闯禁行道路、超载运输、抛洒滴漏等,都严重影响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形象。有人问,渣土车还能管好吗?这两年来,扬州始终没有放松对渣土车的管理,六部门的联席会碰出了“火花”,一项项新规不断出台,被百姓称为“马路杀手”的渣土车不再逍遥法规之外,这一切都得益于社会管理的不断创新。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扬州广陵:批捕要看“安全系数”
·江苏扬州广陵 “三三四”解读“调”字
·扬州广陵 “三三四”解读“调”字
·江苏扬州宝应县村村都有民间调解室
·扬州快步踏上“智慧城市”之路
·江苏扬州检察机关开展打击活动 阻击病害猪流向餐桌

·江苏扬州检察机关开展打击活动 阻击病害猪流向餐桌
·扬州两级法院多措并举促进青年干警成长成才
·江苏扬州:“文化育警”提升硬素质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