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矛盾化解

哈尔滨:让返迁移民告别“黑人”生活

2012-12-06 11:31:4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没想到这辈子能下山,没想到下山后有房有地有工作,更没想到跟工作组干部成为亲人。”不少哈尔滨西泉眼水库返迁移民表达这样的心声。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耐心细致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造福,赢得老百姓信任。

    大山里的“黑人”

    “黑人”,这是以前外人对西泉眼水库返迁移民的称呼。“为啥叫‘黑人’,是因为我们没身份证、没户口,居住地的行政村也早已被撤销。”75岁的返迁移民王宝山告诉记者。

    王宝山一家也是西泉眼水库返迁移民。西泉眼水库是哈尔滨市“八五”期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1992年开始动工建设,水库淹没范围内6个行政村需整体搬迁。原青龙山村青龙屯288户移民,先后经历了后靠、集中、分散等6次不同安置方案,但移民问题未彻底解决。

    1999年4月,下山不到半年的50余户移民陆续返迁,垦荒建房。当年10月,哈尔滨市有关部门出动500余名警力和工作人员,在强拆违建房屋过程中,遭到返迁移民围攻。

    冲突发生后,西泉眼水库返迁移民处于失控状态。到2011年,原青龙屯所在地聚集了76户363名返迁移民,在不通电、不通自来水、不通路、不通邮的大山中,过着没有村民自治组织、没有身份证的“黑人”生活。

    “要说苦,那是真苦。”返迁移民于丽霞说,“山上没自来水,井水又不卫生,只能让小孩常年喝瓶装水。没电,电视、电脑用不了,新闻都是听‘二手货’。没路,一下雨就出不了山,生活用品每次要买够几个月用的。没户口、没身份证,不能上学、结婚、存款、外出打工。”

    既然这么苦,为啥不下山?

    移民说,因为山里“日子好过,有甜头”,过着“种地不花钱,烧柴上山砍,吃鱼下水捞”的“世外桃源”生活。

    相关调查显示,1999年到2011年,青龙山屯返迁移民毁林开荒5800亩,76户返迁移民非法耕种1.2万亩土地。返迁移民户年均收入20万元左右、10万元左右、5万元左右的各占1/3。

    这期间,西泉眼水库被确定为哈尔滨市正式饮用水源地。返迁移民在山上大面积建设住房,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生产用的农药、化肥和生活垃圾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西泉眼返迁移民问题成了“老大难”。

    把返迁移民当亲人

    今年3月15日,久旱的哈尔滨市降了一场大雪。雪花纷飞中,返迁移民问题工作组进山了。解决多年积累的矛盾,被新一届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定为“头号政治任务”。

    经过调查研究,哈尔滨市提出,此次搬迁绝不强迁,并确定了执行原来的补偿标准不变、异地搬迁决定不变,确保移民下山后,有地种或有工作、有房住、有稳定生活来源、有医疗社会保障的稳定安置。

    既不能强迁,也不能用钱“砸”,要让返迁移民自愿下山,这是此次安置工作最大的“难点”。

    “如果亲人在山上,你怎么办?”进山前,哈尔滨市副市长、返迁移民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万平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大家认为,此次处理返迁移民问题,核心是把返迁移民当亲人,通过深入细致、耐心周到的群众工作,让移民自愿下山。

    安置工作组进山后,承担任务的12个区、县(市)按照移民户分成多个工作队,挨家挨户做工作。各个工作队针对不同移民情况开展工作,有的请移民下山喝酒谈心,有的为患病移民送医送药,有的给孩子买玩具……注重从点滴小事做起,增进与移民的感情。

    在循序渐进的接触中,工作组既坚持原则,又帮助移民解决看病、孩子上学、子女找工作等实际困难,返迁移民开始倾听政策,倾诉心里话。坚冰消融,水到渠成。3月15日工作组进山,4月15日最后一户移民梁玉林签订协议。

    据记者了解,目前76户(下山分户变为124户)返迁移民户口基本落完,通过各种形式解决永久性住房112户,解决宅基地并帮助建房12户。

    截至目前,工作组已为返迁移民解决承包地996.7亩,安排就业119人,后期扶持和社保、医保正在办理。

    返迁移民新生活

    记者前不久随工作组回访,看到了一番新景象。

    在原青龙屯所在地,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杨树苗,一行行青翠的松树苗。昔日返迁移民私建的土房已被推平,北飞归来的旧燕,也在守山工人居住的屋檐下筑起了新巢。驻守现场的阿城区林业局平山林场工人张清友说,返迁移民全部下山后,共恢复林地1.2万亩,植树777万株,栽种的树苗成活率超过90%。

    在移民王宝山新家,包保干部杜瑞光一进门,小孙子王宏志就扑到他怀里“撒娇”。王宝山的儿子王万泉“埋怨”说:“你几天没来,我一个人喝酒都没意思。”

    南岗区农林局局长李新林请来移民熊志斌吃饺子,熊志斌说:“我跟你不见外,你多点一盘饺子,我给孙子带回去!”

    隆冬季节,雪后初晴。移民许淑琴忙完田里的活,计划在街边开个小商店。她说,店名我都想好了,就叫“一家亲”。(记者王春雨)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哈尔滨供热管线泄漏抢修完成
·哈尔滨香坊:真抓实干改变落后面貌
·哈尔滨三万户居民停热三天
·哈尔滨供热事故完成抢修逐步恢复供热
·哈尔滨供热管网发生泄漏 停热事故给居民生活带来影响
·哈尔滨:不能无故辞退残疾人家庭"顶梁柱"

·哈尔滨:不能无故辞退残疾人家庭"顶梁柱"
·黑龙江哈尔滨叫停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黑龙江哈尔滨360万居民将享受医疗云
·哈尔滨出台新规加强对学校停车泊位管理
·黑龙江省依法行政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哈尔滨召开
·哈尔滨首创“就业地图”方便求职者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