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四川

四川:立法应有轻重缓急防部门利益法制化

2012-12-06 11:21:2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四川日报 

    近日,省政府拟列入2013年立法计划的64个项目已出炉,由于立法资源有限,其中只有少部分项目能被最终确立为2013年立法计划。究竟哪些项目能被省政府列入2013年立法计划?12月3日,省政府召开了2013年立法项目论证会,邀请18名法学专家对此进行了论证。专家们建议,立法应多考虑社会公众的预期,仅出于部门管理需求的立法项目应暂缓,不能简单地让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制化。

    记者从论证会上了解到,“三农”领域、加强社会监督等立法项目,成为专家们讨论的焦点。

    关键词“三农”领域

    强调地方特色为农村公路和扶贫立法呼声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论证会上,多名专家将目光聚焦到了“三农”问题上。“地方立法应有地方特色,结合四川正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特点,应着重关注‘三农’领域的立法。”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金明说。

    论证会上,制定《四川省农村公路条例》受到热议,得到不少专家的支持。“随着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等方面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全国政协委员、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主任施杰介绍说,目前乡村公路存在通行能力差、非法营运现象普遍、交通管理能力以及事故预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亟须立法解决。

    省政协委员、四川天天律师事务所主任何敏建议,将《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列入2013年省政府立法计划。“我省目前农村贫困人口仍有上百万,如何有效落实国家的扶贫政策,让扶贫资金用到实处,应加以规范。”何敏希望通过立法明确政府责任,让扶贫形式更多元化。

    关键词 社会监督

    修订招投标条例拿掉违法行为“遮羞布”

    “《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实施近10年,但由于监管不到位,这一条例竟成了一些行政违法行为的‘遮羞布’。”施杰说,由于缺乏社会监督,在所谓公开招标、专家评标等制度的“掩护”下,招标采购主体与执法监督主体混同、恶意低价竞标、专家成违法招投标“帮凶”的情形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修订该条例,设立招投标综合监管机制,在削减行业内部监管职权的同时,扩充社会监督范围。

    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特邀成员、博坤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李文学建议,通过立法扩充社会监督范围,特别是加大有关执法监督的立法。

    此外,其他几部强调监督的条例也受到关注,如拟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的《四川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条例》以及拟保障建设优质项目的 《四川省重大建设项目稽查条例》。

    关键词 科学立法

    考虑公众预期避免部门利益法制化

    由于立法资源与立法需求存在供不应求的矛盾,在确定新一年立法计划时应着重考虑哪些因素,成为了专家们讨论的焦点。

    “立法要考虑权力与权利的平衡,不能简单地让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制化。”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方光兴的观点,引起参会者共鸣。

    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特邀成员、四川英济律师事务所主任彭永臣认为,确定立法计划应考虑社会公众的预期。“具有及时性、普遍性且符合社会公众预期的立法项目,应优先考虑;立法紧迫性不强,规范对象范围较窄或仅出于部门管理需求的立法项目可以暂缓。”

    论证会上专家们强调,应加强立法效果后期跟踪,何敏建议应在法规实施后,对执法部门、司法部门以及公众知法、守法、用法的情况展开调查,评估立法的社会效益,以指导今后的立法。(记者 任鸿)

    链接

    今年9月,省政府面向公众和省级各部门共征集立法项目建议78条,经前期论证,11月19日,省政府将62件拟列入2013年立法计划的项目,在四川省政府网站、四川日报网公开征集意见。论证会前,又有两条地方性法规项目《四川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实施办法》被列入拟立法计划,纳入论证的立法项目增至64件。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