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特殊的警卫部队,这是一支有着光辉历史的基层党组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都曾亲切视察这支中队和接见警卫官兵。
这个在炮火硝烟中成立的基层党支部,65年来历经南征北战、改编换防,始终坚持党内民主,严格党内生活,牢固堡垒根基,先后20次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殊荣,出色完成40余次重大任务,确保了1047批次执勤任务的绝对安全。最近,这个中队又多了一块闪亮的牌匾:全军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法制日报》记者来到了这个基层党支部。
荣誉室里团员写给党员的一封“意见书”
一中队荣誉室里一封只有225个字的“批评信”翻开了这个基层党支部的历史。
1958年4月12日,党支部正在开展思想交锋活动,墙报栏贴满了批评意见书。毛泽东同志来到连队,读罢团员李正荣写给党员龙守祥的一封只有225个字的批评意见书,他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个意见提得好,批评就该这么搞!”从此,毛主席简短的评价和李正荣的书信一道,成为“红色基因”流淌在中队成长发展的血脉中。
李建党是中队第一位专修中国古代史的研究生干部,党龄不长就当上了第20任党支部书记。2004年2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中队时握着李建党的手叮嘱道:“要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领会深意的李建党,从头开始补课。几年后,当李建党满任接到调令时,他坚持给中队战士讲完了任期内的第39堂党史辅导课。
记者在厚厚的《中队志》上,看到了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中队为美化执勤环境,准备在“党员先锋岗”周边摆上盆景。支委会上,纪检委员桂耀华首先放出“重磅炮弹”:“哨位上要多想点提高执勤质量的事,少搞些形式上的东西。”摆盆景的提议最终被否决。
如今,该中队常年坚持开展“四个一”活动:班子调整的第一次会议,是重温集体领导原则和党内生活制度;民主生活会的第一项内容,是宣读“一封批评意见书”;第一堂党课,是讲授支部党内民主监督的光荣历史;
第一次党日活动,是在荣誉室里传递“永远走古田道路”的荣誉锦旗。
39次“清醒会”7册批评记录的背后故事
深入中队厚重的党建历史,记者发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政治魅力,生动地写在了这个中队辉煌的每一页。
2011年11月,中队跨进总队标兵中队行列,“一班人”把庆功会开成了“清醒会”。会上,预备党员王一笑接过话茬直言:“功劳不能都算在这届班子身上,抓经常打基础走过的路很长,要走的路更是长着呢。”
“清醒会”是一中队党支部的老传统、好传统,专挑中队取得重要荣誉和重大进步时举行,专门监督警醒党支部“一班人”克服盲目乐观情绪,扎扎实实抓经常打基础。近5年来,这样的“清醒会”已开了39次,会议记录就有厚厚的7大本。
书记的问题支委敢批,支委的问题党员敢点,党员的问题群众敢讲。“一中队善意的批评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党员受鞭策像吃饭喝水一般寻常。”一支队政委苏楚伟对记者说,“多年来,该中队没有一名党员,也没有一名官兵违反政治纪律,没有出现一封告状信,没有一名党员受到纪律处分,靠的就是批评教育管控无盲区!”
“两本书一个规范”浓缩党内生活经验
“好制度使坏人变好,坏制度使好人变坏。”“制度是铁,谁碰谁流血;制度是刚,谁碰谁受伤”……在一中队采访,像这样关于党内生活制度的哲理语丝,始终是在营区的励志林、官兵日记扉页、中队墙报最醒目处、学习室电脑屏保的“常客”。
掠过65道历史年轮,记者发现一中队党支部对党内生活制度规范有着不同寻常的心灵皈依。
一次党团活动日,党员汇报思想时,时任副书记邱耀瑜心里惦记着季度考核,把部队拉到了训练场。当天晚上,邱耀瑜受到支委会的众人批评。他觉得很委屈,支委郝晓伟马上回道:“训练时间不够还能补,制度的口子开了不好堵!”一阵疾风暴雨、一番语重心长,邱耀瑜知错认错,真诚地做了检讨。正在中队蹲点的总队政委程伟事后点评说:“党内生活正常化,关键是把党内生活当日子来过,把党务当经常性工作来抓。”
于是,在上级组织的帮助下,浓缩了65年来党内生活经验做法的“两本书、一个规范”出台了——
沉甸甸的《党员手册》囊括了党内各种法规、政策、制度和具体案例,让人干有依据、学有样板;“宝典式”的《经常性党务工作指南》,把制度落实的流程、标准、环节梳理得清晰入微;《党内生活日、周、月、季、半年、每年经常性工作规范》,细化内容,明确时段,区分责任,被党员们生动地称为“党内生活路线图”。
“兵二代”们真情告白中的政治幸福感
第26任支部书记康海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党内生活增强吸引力,必须提升幸福感。”
近年来,中队党支部把党建科学化的探索重心移向增强党内生活的人文元素,提升党内生活的幸福指数——
过一回“政治生日”,强烈的组织温暖使广大党员油然而生一种崇高的政治幸福感。今年7月,党员熊松考学落榜,从此一蹶不振。一周后,小熊的第三个“政治生日”要到了。所谓“政治生日”,就是每一个党员的入党纪念日。这天一大早,熊松出操归队,发现自己的床铺上整齐地摆着46张政治生日贺卡。一种组织归属感和政治幸福感油然而生,小王很快重新振作,成为中队科技攻关小组领军人。
发挥党内生活独特的育人功能,让成长成才成为最大的幸福。党员、副班长李卓翰的父亲是一中队退役的老党员。离开部队后,父亲深切怀念幸福的党员生活,将还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的李卓翰“逼”到了一中队。一开始,李卓翰一门心思想着混两年,完成父命了事。然而,两年后他毅然选择了留队选改士官。在“纪念建党90周年演讲赛”上,李卓翰感言:“两年来,我收获了70条批评意见,他们像是70颗爱心、70条呵护烙在心底,让我政治清醒、思想成熟、人生成功。”
在一中队,像李卓翰这样的“兵二代”就有27个。记者点开局域网里的“士兵博客”,“兵二代”们如此真情告白:“常年置身于这样的党内生活环境当中,政治胸怀变得更加宽广,政治视界更加高远,政治素养更加成熟。”记者了解到,一中队组建65年来,涌现出28名战斗英雄和各类英模,培养造就出58名军师团级领导干部。(记者邓新建通讯员舒畅何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