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各地经验

山东威海搭"幸福驿站" 让老年人享幸福晚年

2012-12-05 16:16:0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威海晚报 

  ■报告点睛

  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幸福见证

  在许多人眼中,山东省威海市是一座适合养老的城市,老人们可以风景如画的城市里,从容地体味幸福晚景。

  这不仅得益于威海碧海蓝天的宜人环境,更得益于这座城市日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一处处“幸福驿站”的搭建,精心呵护着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养老有地住,生病有钱医,生活有人陪……五年来,我们从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出发,在全市初步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感受着老龄服务事业的点滴变化,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科工作人员刘蓁清说。

  观念大转变 老年公寓内享晚年

  12月3日8时许,冬日的早晨,88岁的苏淑敏倚在床上,屋里暖烘烘的,老人看着电视,渐渐地上下眼皮打架了。

  屋里,戚家夼老年公寓工作人员宫本荣正在为老人清理衣物,打扫卫生。见老人快睡着了,她轻轻将被子盖在老人身上。

  听到记者的脚步声,苏淑敏又从床上坐起来,“进来吧,我还没睡,就是有点犯困。”老人笑着说。

  苏淑敏住进戚家夼老年公寓有6年了,因为腿脚不好,老人的生活起居全靠宫本荣照料。

  “在这儿生活方便,孩子一有空就来看我,给我送好吃的,我什么也不缺。”苏淑敏说。

  当初要住老年公寓是苏淑敏自己提出来的。“那时候,住老年公寓这一观念比较新,很多人接受不了,我就想,孩子们都忙,还要牵挂着我,住进老年公寓后,有人照顾我,也给孩子们减轻了负担。”苏淑敏说。

  住在苏淑敏隔壁的是戚荣莲老人,她是去年2月15日入住老年公寓的。“我也是自己要求住老年公寓的,儿子一开始不同意,后来拗不过我就同意了。”戚荣莲说。

  80岁的戚荣莲喜欢清静,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漱,穿戴好后,就坐在床前看电视,6点半左右,工作人员会准时将早饭送上来。“儿子很孝顺,逢年过节就把我接回家,但家里太闹腾,我喜欢这里的清静。”戚荣莲说,她每次回去住不了几天,就想着回这里。

  “我们这里有120多名老人,这里已经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刘蓁清说,以前人们指望养儿防老,随着时代变迁,这种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条件好了,不用指望儿女,也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入住托老所 空巢老人不“空心”

  老年人需要的幸福晚年,不仅是有地住、有饭吃,更需要实实在在的生活和陪伴。

  据民政部门对我市老年人生存状况调查显示,80%以上的老人希望在社区内养老。老年人普遍比较恋家,喜欢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社区成为他们首选的归宿。

  针对老人们的意愿和需求,今年6月,鲸园街道办事处菊花顶社区老年日间照料站成立。10月22日,环翠楼街道办事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投入使用,家住周围的老人入住托老所,相互间有了交流和陪伴。

  “老谷,看球……”乒乓球室内,伴随着音乐声,66岁的车培起正和球友谷源成切磋球技,每当打出一记漂亮球,都会高兴地哈哈大笑。12月3日一大早,记者来到环翠楼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这里已经很热闹了,兵乓球室、棋牌室、戏曲室内,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在一起活动。

  “这个照料中心真好,来到这儿我们就有伴了。”车培起高兴地说。

  “我们这里每天有30多位老人在活动,大家凑在一起真热闹。”工作人员梁燕说。

  菊花顶社区老年日间照料站是我市运行最早的一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日常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提供日托、膳食供应、保健康复等服务。

  日间料理站最热闹的时间是中午,老人们凑在一起吃午饭,你给我夹菜,我给你盛汤,有说有笑,甭提多热闹了。服务人员戚其荣说,来到这里的老人基本上是住在周围的居民,每人每天只需要交10元钱,其他的由政府补贴。

  “日间照料站是我们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的探索,目前来看成效不错。”刘蓁清说。

  服务送上门 “一键托老”成现实

  12月1日,环翠楼办事处同德社区76岁的李老汉按下了家中话机的SOS键,原来,老人因为低血糖近于昏迷,情急之下,老人向祥云居民服务呼叫中心求救。接到老人的求救信号后,12349工作人员立即通知了老人的子女并为老人拨打了急救电话。几分钟后,市立医院救护车赶到李老汉家的楼下,经过抢救,李老汉脱离了生命危险。

  “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帮忙,我老伴可就危险了。”12349工作人员在回访过程中,李老汉的老伴一再道谢。其实,李老汉并不是第一次拨打12349,就在一个月前,他因同样的病情,也是通过12349被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记者了解到,一旦老人在家需要救助时,只要按下无线终端上的SOS键,就会迅速连通12349呼叫中心。救助指挥系统随后向老人亲属自动发送急救短信的同时,中心工作人员还可现场监听老人发出的声音状况,并通过救助系统迅速连通老人家属、社区和相关急救机构,实现多方通话,协助指挥救助。

  老年人紧急救助系统不仅推出了特色紧急救援服务,还提供生活求助服务,包括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咨询、送水送餐、订票、就医预定、法律维权、心理咨询等。

  幸福养老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12349的推出,变政府直接投资为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实现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多方共赢。”刘蓁清说,在老龄化日趋显现,特别是空巢老人家庭越来越多的情况下,12349老年人服务体系契合了养老事业的发展趋势,筑起了“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让“一键托老”变成现实。

  刘蓁清说,居家养老,是这几年提出的解决城市老龄化的新名词,随着探索的推进,市民政部门计划逐步把居家养老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村。

  ■幸福旁白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正如歌中所唱,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将变老,这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初步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共有县级综合性社会福利服务中心5处,敬老院62处,各类老年公寓22处,总床位1.3万张,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5处,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工作也在规划中。今年8月1日,威海首个居家服务12349呼叫中心正式运行,为老年人搭建起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向社区居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养老服务,服务范围已覆盖到城区,入网老人近万户,加盟企业1045家。

  ■幸福憧憬

  期待“家门口”养老服务更便捷

  家住经区新都二区的管女士说,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她和老伴平日里的生活起居无人照料,希望家中能够安装12349居家服务呼叫中心终端。

  “其实,老年人都希望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所以希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能够更加便捷。”和管女士一样,很多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方式时首选居家养老,他们普遍希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能够跟上趟。

  “如果我们社区能有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我们老年人的吃、住、行、医、娱就不成问题了,幸福养老也是自然而然的事。”68岁的老人徐秀珍说,养老不出社区,成为多数老年人的共同期许。

  ■幸福行动

  明年底,12349将覆盖城乡社区

  “明年1月起,12349将逐步向经区、高区及荣成、文登、乳山等有条件的社区推广,按照先点后面、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逐步覆盖全市城乡社区。”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到明年底,12349有望逐步覆盖城乡社区。

  据了解,我市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49.7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9.5%,远远高出全国13.7%和全省14.75%的比例,是全省乃至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

  随着老年人的增多,养老护工短缺成为难题。目前,养老专业服务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依托市社会福利院的养老技能培训中心,加强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到2015年,全面实现持证上岗。逐步提高养老护理员工资水平,探索建立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吸引专业人才加入养老服务队伍。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山东威海开发区启动"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
·威海政府小补贴破解“老年急诊”大难题
·山东威海武警民警联手开展大巡防
·威海:首批居住证开始发放 40万流动人口将享市民待遇
·威海:“四化建设”强力推进执法规范
·威海市首次将社区社会组织纳入登记管理范围

·威海市首次将社区社会组织纳入登记管理范围
·威海消防开通微博受理群众举报
·威海巡警创新载体深入推进“双争”活动
·山东威海:民生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
·威海创新校车管理新模式“一增加、两彻底、四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