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每一条的落实,都将会转换成民众利益的提升,为各地改进工作作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各地应制订更为具体、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改进作风细则。
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一致同意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包括,“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对出席会议和活动的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等,这些规定具体、明确、细密,令人期待。
不必要的会议少了、交通管制减少了,城市的道路就会更通畅;领导在媒体上出现的“数量、字数、时长”被压缩了,更多的民生新闻就能获得关注。可以说,每一条规定的落实,都将会转换成民众利益的提升。
这八项规定虽然是明确针对“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但昨天的政治局会议也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贯彻落实办法。有了中央的带头垂范,地方更应快步跟上。
实际上,干部作风问题,在一些地方屡屡被民众诟病。不久前,某地一个人工湖蓄水仪式上,近百米红地毯铺到湖中心,只为迎接领导的短暂视察;一个县级市的市委书记去外地参加完会议,就有人为他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至于接待上级领导长达数十辆轿车的车队,主要领导到县界、市界甚至省界迎送的场面,亦不鲜见。而每每不期而至的交通管制,更是给人带来很大困扰,民众啧有烦言。
还有会风、文风的空话、套话,也让人生厌。这些天来,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媒体见面会上的务实发言,到李克强副总理、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纷纷打断相关人员念稿发言,均令人耳目一新,透露出一种清新的会风、文风,而社会对此表现出来的热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意的殷殷期待。
政治本来就是治理众人之事,而理想的治理愿景的实现,往往并不需要诸多繁文缛节、夸张铺陈,只要真正做到了从实际出发,从民众出发,从公共利益出发,而不是虚空、飘浮,热衷于搞一些形式上的花花哨哨,就会赢得民众的信赖。可见,工作作风的改进,也不仅仅意味着形式上的变化,根本还在于执政理念的刷新。
“八项规定”为各地、各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供了一个范本。以此为基点,还有两项急务,一是对基层也制订更为具体、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改进作风细则,以为官箴、以为铭石;再就是严格的、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提出了严厉的考核要求,不仅各地每年要对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要定期督促检查。改作风,绝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当然,让改变工作作风取得实效,既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督,也需要通过媒体、网络等多个平台,让民众监督发威、发力。
期待各地各部门循着“八项规定”所确定的路径,通过上下互动,和那些官话、套话以及诸多不良的工作风气,彻底说再见。
·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为作风建设定标
·经济日报:“实”字当头转作风
·人民日报:以作风正党风 以党风赢民心
·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从严治党的庄严承诺
·“开会不念稿子”清新作风的第一步
·中共中央纪委:加大力度整治作风方面突出问题
·中共中央纪委:加大力度整治作风方面突出问题
·江西寻乌县检察院整治干部作风活动见成效
·天津高院弘扬求真务实作风采纳干警意见推进工作
·青海日报:加强作风建设 增强党的凝聚力
·江西瑞昌开展整治干部作风“回头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