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实有人口

打破城乡壁垒 剑指产权"症结"

2012-12-04 17:20:5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社 

    核心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在11月中旬刚拿到新户口本结束当了69年“农民”的历史之后,中山市沙溪镇龙瑞村村民刘冠农还是不无忧心地对记者说,他们村里有集体土地,有估价14亿元的公共物业,村民年终都有1万元的分红。成了“居民户”之后,这些东西会不会有改变?

    农民渴望享有与城里人一样的各类公共服务权益。然而,即使是面对 “改变身份”的诱惑,农民更在乎的是过去一直以“集体”的名义存在于村的财产权利,户籍改革、城镇化后,如何明明白白地落实到自己的头上。

    “城乡统筹不从农村产权着手,改革就会变虚。”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认为,“农村产权改革是核心。产权明确之后,进了城的人照样可以拥有村里的股份。”陈德荣说。

    温州市从2010年起实施农村“三改”:股改,把非土地资产股份制改革;地改,把农村的土地确权到人;户改,取消城乡居民身份限制,按居住地登记户口。温州海城街道东门村支部书记胡向京说,村集体资产以前就像“玻璃箱子里的东西”,看得见摸不着。如今,全村2650名村民全部变身为“股东”。

    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认为,政府给农民发房产证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撬杠”。

    2011年末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2012年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

    在城乡一体化改革先行先试的成都市,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普遍开展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共向农户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10多万本、集体土地使用证111万余本、房屋所有权证118万余本。

    手捧三本封面上都印有鲜亮的国徽的证书,成都市新津县袁山村农民袁福清对记者说:“我们农民最大的财产就是土地和房屋,以前是既没有什么东西能证明,也没有办法变现融资。如今,有了这些法定证件,不仅吃了定心丸,也有可能变现了。”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内蒙古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人才交流服务体系
·河南省将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低保救助范围
·我国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实施
·社保对接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一步
·天津市副市长:区县要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山东商河统筹城乡户籍 "农转非"可留村民权

·山东商河统筹城乡户籍 "农转非"可留村民权
·青海将投入48亿多元 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河北省任丘市积极探索城乡协调发展纪实
·山东烟台开发区率先实现城乡医保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