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村最多的年份丢过七、八辆农用三轮车、汽车,还有四、五头牛,现在好了,村里安上了摄像头,在加上村里成立了巡防小组,组建了巡逻队,晚上不间断巡逻,今年以来村里没发生一起被盗案件。”沧州盐山县孟店乡王金村党支部书记张文良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着,自从建起“平安五网”,村里隔三差五丢东西的治安乱状一去不返,他现在心里特别踏实,“从今年开始,村里一起盗窃案也没有发生过。”
自今年5月以来,河北沧州把关注平安的目光投向农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构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视频监控网、预警报警信息网、巡逻防控网、服务管理网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平安五网”创建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农村治安短板”得到有效改善,许多乡村连续半年发案率为零,农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对此,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越欣然批示:沧州市委、市政府对基层平安建设重视程度高,工作力度大,将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统筹融合为“平安五网”系统工程,对基层农村的发展稳定发挥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一招精,天下宁。沧州“平安五网”的建设实施,开拓出一条密集型乡村末端社会管理服务网络的“平安大道”。
向乡村问需求,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模式
民之所盼,政之所行。乡村社会治安环境治理一直是社会管理的难题,混乱的乡村秩序一度被视为治安短板。如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推进乡村平安建设,消除这块治安短板,沧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关注。
“通过学习调研,我们感到,在新时期,农村各类矛盾增多,群体性事件隐患呈上升态势,农村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之一就是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沧州市委政法委负责同志介绍说,针对这一问题,政法部门组织进行了多次深入研讨,逐步梳理出影响乡村群众安全感的一些根本原因:一方面,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多为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群防群治体系弱化;另一方面,基层警力不足,投入较少,技防、人防没有到位;此外,从全市发生的一些矛盾纠纷、群体事件、治安刑事案件分析,排查不到位、缺乏预警、缺少证据和线索、重管理轻服务,也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深层次原因。
有鉴于此,沧州政法部门在进一步调查研究基础上,对一些地方的农村社会管理做法和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其中包括肃宁县“3+1”综治维稳模式、青县城乡一体化治安巡防模式、东光县“治安天网”巡防工程、黄骅市“五网一卡”治安管控模式、邯郸市“一村一社区、一警务室、一治安管理员”模式等,通过反复研究论证,立足人防与技防相结合,逐步探索形成了乡村“平安五网”建设框架。
在“平安五网”这一系统工程中,乡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在每个村由乡驻村干部、村干部和村里有威信公道正派的村民组成村级调解机构,调处各种矛盾纠纷,是根本、是源头,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乡村视频监控网在乡村交通路口、集市上、村民生产文化活动公共场所和农电线路、输气管道、金融网点等重要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违法犯罪行为的严密监控,是确保治安稳定的有效手段;乡村预警报警信息网,采取发布手机短信、有线广播、户外专栏张贴、治安信息员传达等方式,定期发布各类治安预报,能够提升政法力量在社会管控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做到先发制敌,压缩犯罪分子活动空间;乡村巡逻防控网在各村和学校设置专职巡逻员与专职保安员,将专群结合的防控体系落到了实处;乡村服务管理网则把政府服务职能向基层做到了更大延伸。
“五网”并举,握手成拳,凝成覆盖全市乡村的一股强大治安力量迅速在沧州全市铺展。由沧州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相关人员、资金、措施迅速到位,一场上下联动、扎扎实实、成效卓著的乡村治安攻坚战开展得有声有色,沧州探索出了密集型乡村末端社会管理服务网络的新模式。
向科技要平安,空中织密“电子眼”
在构成“平安五网”的人防与技防两大板块中,乡村视频监控网占据着半壁江山,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消除了农村治安防范的死角死面,让警力得到“补充”,让罪犯无处遁形。
盐山县庆云镇派出所所长曹玉磊对此深有感触。最近他连接了几个案子,“在过去都是棘手的问题,现在处理起来要轻松许多。”
一件是盗窃案,发生在10月14日,后堂村村民张某家发生入室行窃案,盗走笔记本电脑一台、手机两部。由于是夜间发案,早晨接警,现场遭到破坏,所能提取的证据不多,加之又缺少目击证人,调查陷入被动。这时,设在报案人家附近的视频监控探头帮了大忙,民警通过调取案发时段的视频资料,迅速确定目标,当天中午犯罪嫌疑人赵某就被人赃俱获。当时赵某措手不及,连声愧悔:“你们啥时候装的这东西……”
还有一起案件,发生在东城村,10月5日晚9时许,村民刘国峰报警,说他6岁的孙女已失踪近4个小时,所有亲戚、邻居家以及周边水库都已查找,却始终没有线索。民警勘查了现场,一时也摸不到头绪,最后发现通往报案人家的三个路口都装有监控探头,于是迅速调取视频资料查看,发现女孩并没有出入,也没有嫌疑人员及车辆出入。于是民警再次组织群众,以报案人家为中心进行辐射状重点排查,最后在刘家屋门后的席子下找到了熟睡的女孩。
“一只只探头,就是一只只永远不眨的眼睛,时刻记录着经过这里的一切,这就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让有犯罪意图的人心存顾虑,让民警又多了许多亲密战友。”曹玉磊由衷地说,庆云镇派出所辖区总面积45.5平方公里,有45个自然村4.41万名群众,且处在冀鲁交界,交通发达,出入便利,全镇社会治安秩序相对复杂,仅凭有限的几名警力难以顾及,“‘平安五网’建设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今年以来,庆云镇各类季节性高发案件得到了有效遏制,尤其是盗窃耕畜案件同比下降了90%,破坏电力设施和通信设施案件实现了零发案。
截至目前,乡村视频监控网已覆盖全市5317个村,建设完成率达91.9%。建设资金采取市县财政补贴、乡村自筹和企业赞助相结合等方法筹集,按照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村庄安装15个以上视频探头,其他行政村安装10个以上视频探头标准建设。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村联入 当地公安机关视频监控共享平台。
今年以来,沧州全市乡村共投入资金1亿多元,新增视频监控探头6.5万个,这些密布半空的“电子眼”,在乡村交通路口、集市、群众生产、文化活动公共场所和农电线路、输油气管道、金融网点、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等国计民生的重要部位24小时“在岗执勤”,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产生强大震慑,让群众踏踏实实地睡个安稳觉。
向群众要力量,吹响人民战争的号角
维护一方平安,关键还要靠人。针对政法专门力量不足问题,“平安五网”建设将群众力量最大限度调动起来,发动打击违法犯罪的人民战争,让疑难问题解决在萌芽,让不法分子找不到空隙,让和谐平安扎根在乡村。
构建乡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第一时间解决群众诉求。青县清州镇罗家店村有一个村民矛盾纠纷排调队,74岁的王鸿江是其中一员。老王总结,排调队由村里三部分人组成:德高望重的老年人、能说会道的中年人、懂法明理的年轻人。这三部分人一条心,基本就能把村里的矛盾纠纷解决掉。村里有两户村民因为排水问题发生矛盾,三年没吵清楚,市县两级法院调解都难以解决,成了村里的“老大难”。排调队成立后,老王先出面,他在村里威望高,两家都有个情面,“都给面儿这事情就解决了一半儿。”随后队里办事能力强、有说服力、能讲法理服人心的中青年队员轮番上阵,很快把两家说和到了一块儿。最后由村委会出面,协商着挖顺了排水沟,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老王高兴地说,自从排调队成立后,村里实现了“三个没有”:闹矛盾没有上交的、有纠纷没有经法院的、遇事儿没有结怨上访的,加上新班子干实事儿,村民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心里也越来越舒坦了。
目前,全市各乡镇和街道都大力加强了“三位一体”调解中心建设,整合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民政所、土地所等部门力量,建立健全了“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机制。全市5784个行政村共投入资金796.6万元,全部建立了矛盾纠纷排调网络,完成率达100%,今年共排查矛盾纠纷15833起,化解15463起,入统率达到了99%,化解率达到了98%。
建设乡村预警报警信息网,把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到每家每户。针对乡村治安状况和警力情况,各政法部门及时分析研判辖区发案规律,分别搭建了预警信息平台,定期发布以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可防性案件规律特点、防范措施以及便民服务举措为主要内容的治安预报,构建起了全民参与的大防范格局。同时,继续推进以“整体防范、联网报警、互助互救”为主要防范模式的农村“平安互助网”建设,实现村域范围的邻里联动和报警互救。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已有5734个村庄完成了预警报警信息网络建设任务,完成率达到了99.1%,有16个县(市、区)完成率达到100%。共投入资金830.7万元,发布预警报警信息3.2万次,有5205个村完成了平安互助网建设,覆盖率达到90%。
织密乡村巡逻防控网,将治安防控队伍建到了群众家门口。在总结借鉴多地成功经验基础上,为每个行政村配备2名以上财政保障的专职巡防人员,每个幼儿园配备1至2名、每个中小学配备2至3名专职保安员,其他单位专职保卫人员配备率达到100%。在青县,村村建起了“治安巡防队”,县乡还有11支巡防大队、60支治安巡防中队,巡防队员达到2175人,并统一配备了服装及装备,提高了巡防实效和能力。6月5日晚,清州镇东马桥村巡防队发现7名非法传销人员,及时予以控制并扭送公安机关处理,消除了村内群众的恐慌情绪;今年9月,马厂镇王维屯村等多村巡防队与一“搬家式”盗窃团伙发生三次碰撞,掌握了第一线索,并及时向公安机关反馈了相关信息,彻底打掉了这一团伙,一举破获 “搬家式”盗窃案件100余起。
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922.2万元,招募专职巡防队员9619人,义务巡防队员2.8万人,有5761个村完成了建设任务,完成率达到99.6%,各县(市、区)巡逻防控网完成率达到100%。
完善乡村服务管理网,将乡镇服务职能更大限度向村庄拓展。全市共投入691.1万元,在条件好的中心村建立了流动服务站,为5751个村建成了服务管理网,占到了总数的99.4%,职能部门到村服务2万次,服务管理4.8万人。
随着“平安五网”建设的逐步推进,沧州乡村治安状况实现了根本转变。许多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由于排查及时、化解得力,解决在了基层和萌芽状态,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专群结合、人防技防结合的农村治安防控网,有效消除了农村治安防范的死角死面,压缩了犯罪分子活动空间,许多乡村连续半年发案率为零,大部分县(市、区)的平安创建工作位于历史最好时期,其中,东光县在乡村地区多易发生的盗窃农用车、盗窃汽车财物、盗窃牲畜、抢劫杀人、破坏电力设施、拐卖妇女儿童等多类案件上开了“零”发案的先河。
“我们通过建设乡村‘平安五网’,织密了基层末端管理服务网络,第一时间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实践证明,只有心无旁骛抓基层、一心一意打基础,才能把和谐平安沧州建设得更好。”沧州市委政法委负责同志深有感触地说。
短评
统筹融合、行之有效的基层社会管理模式
周宵鹏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村大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是中国稳定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面对千头万绪的农村社会管理工作,面对复杂混乱的乡村社会治安环境,沧州探索出的密集型乡村末端社会管理服务网络的新模式,新就新在切切实实做到了统筹融合与行之有效。
矛盾纠纷排调、视频监控、预警报警信息、巡逻防控、服务管理,这些都是社会管理的老方法、老路子,各地都在搞农村排调队、巡逻队,电子眼、宣传栏这些各地也都可以配备,但是,能够将其统筹融合起来,并且逐项细化,将概念与愿景式的目标具化为切实可行的工作细则,各方协力保障人力、物力、财力促实施,这就是社会管理的精髓。
能够在诸多复杂的乡村工作中寻找到共性与特点,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工作安排,这是沧州政法工作人员的突出表现。而更加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沧州政法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真正急群众之所急、举群众之合力,投入的是工作的热情与真诚、切实的物资与设备,收获的却是整个乡村握成一个拳、扭成一股绳,真正打响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沧州的实践为广大基层社会管理工作者提了一个醒儿,只要踏下心来,心无旁骛抓基层,一心一意打基础,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又有什么是不能克服、不能战胜的呢?
·河北沧州中院“大审判管理格局”出实效
·河北沧州号召大学生参与消防志愿服务
·河北沧州民兵应急力量助力社会管理
·棒子面儿咋就捏成了团儿:在河北沧州肃宁县前堤村
·河北沧州肃宁四张“网”网住农家百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