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杯’的五连冠,使我市的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形成了厚重的积淀,也给我们进一步提升各项工作的实效带来压力。今年,我们提出‘六为六化’社会管理创新理念,旨在结合实际,探寻一条全面推进、统揽全局的社会管理之路,给广大老百姓打造一个更为和谐稳定、平安幸福的社会环境。”山东省烟台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江汀说。
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常态化;创新为要,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高效化;和谐为上,社会矛盾预防化解规范化;发展为先,服务大局能动化;基层为重,基础建设长效化;责任为基,机制落实刚性化——这就是烟台市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六为六化”理念。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专赴烟台,感受“六为六化”给当地社会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
民生服务便捷高效贴近生活
新买的一辆电动三轮车,从检测、审查甚至到最后挂上车牌,全部业务都在村口的“流动车管所”解决了,福山区高疃镇西村村民刘国生满意地说:“以前,进城往返一次至少30公里,还未必都能办完;如今,‘流动车管所’把服务送到了咱家门口!”
自去年3月,福山公安分局分别配备“流动警务直通车”和“流动车管所”,随时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和咨询,现场调解纠纷,收集治安信息,办理暂住证,真正实现把警务服务送到村口田头。
同样,在招远市,为了搭建便捷、高效的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平台,最近当地成立了12支社会管理志愿者队伍,涵盖治安巡防、虚拟社会管理、矛盾调处、法律援助、困难家庭帮扶等领域,至今共开展各类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近千次,提供志愿服务两万多人次。
“公安负责协调组建治安巡防、治安信息、消防安全、虚拟社会管理等志愿者队伍;司法局则负责指导矛盾调处、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志愿者服务;民政局协调指导志愿者开展对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进行爱心帮扶。”招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金亮说:“从实践效果看,老百姓对此深感满意。”
据了解,近年来,烟台市不断创新民生服务的载体和方式,确保热点问题合力办、民生小事快速办、焦点问题集中办。
“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常态化,这是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首要之举,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人,如果老百姓对这些社会管理工作漠不关心,或者不甚满意,甚至反感,那我们的社会管理工作是失败的。近些年我们推出的各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都是以是否贴近群众、服务民生和老百姓是否满意为衡量标准。”烟台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炳国说。
矛盾化解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拄着拐杖,烟台莱州市民陈秋生双手捧上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为民解忧功在千秋”八个大字。
去年年底,陈秋生被当地一辆小面包车撞伤,造成股骨骨折。事故发生后,民警指引他的家人,就赔偿问题到莱州市专业调解中心的交通事故纠纷调委会进行调解,经过一来二去的细致调解,最终双方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对方也顺利履行了赔偿责任;然而,躺在医院四个多月,伤口一直没有愈合,陈秋生和家人认为医院难逃其责,于是,他们又找到了专业调解中心的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寻求援助……近日,这起医患纠纷得到顺利调解,双方均感满意。
莱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季祥君告诉记者,专业调解中心涵盖交通事故纠纷调委会、医患纠纷调委会、劳资纠纷调委会,以前这些专业性调委会分布在不同的职能部门,一方面增加了老百姓上门求援的难度,同时也平添了老百姓的不信任感,现在集中在一起,通过设立调解专家库,规范调解程序,给老百姓打造了一条“一站式”调解渠道。
近年来,烟台不断完善村、镇、县、市四级矛盾化解网络,层层化解,层层过滤,特别在健全完善村级调委会方面,要求全面推行“村情档案”、“村民说事室”和“社区和谐共建理事会”等做法,确保矛盾纷争防控触角在基层得到延伸。同时,当地还要求全面构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作为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措施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预防关卡进一步前移。
“以往调解力量相对分散,缺乏专业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调解效能。通过整合资源,组建各类专业性的调解机构,可以提升调解的效能,更便捷地为民分忧,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刘炳国说,“因此,在‘六为六化’的理念中,我们要求化解矛盾和谐为先,在服务大局上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据统计,近年来,烟台市共组建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142个,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133件,调解成功率达96.7%。
特殊人员服务管理相得益彰
从四川来莱州柞村镇的第二天,方耀文就在两名工友的陪伴下到镇综合服务大厅登记各项信息,免费领取了一张IC智能卡。“有了这张卡,可以在就业、孩子就学、医疗等方面享受和当地居民一样的待遇。”他高兴地说。
方耀文领的IC智能卡,集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于一体。后台是该市自主研发的暂住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对暂住流动人口的信息登记、动态管理和亲情服务。
同为特殊人群管理,龙口市司法局则针对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社区戒毒三类人员,建立了“中心、平台、基地”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为此,当地在给三类人员配发免费手机、建立GPS电子围墙预警系统加强管理的同时,还组建由公检法司等政法干警组成的专职帮教队伍,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一对一”结对包帮,并依托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社会企业建立帮教基地。
据了解,近年来,烟台市不断探索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平台和载体越来越多,手段方式日趋多样化,参与其中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市共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站278个、社区戒毒室590个、爱心帮教基地147处。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推行红、黄、蓝、绿“四色管理”,目前,全市建立镇街青少年社区事务中心182处,“三支队伍”人数达1.6万人。另据统计,去年至今,烟台市共接收三类人员5123人,其中低保救助281人,1645人参加技能培训后再就业,衔接率达95%。
“以管理带服务,以服务促管理,通过不断提高对特殊人群的公共服务质量,来提高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效率。”烟台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时光说:“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通过创新平台和载体,能让管理更具亲和力,让老百姓更能自觉接受,只有这样,社会管理才能事半功倍。”
成果验收百姓打分责任倒查
今年夏天,龙口市市民孔某等多人因楼房漏水,与物业和开发商发生纠纷。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受理群众诉求后,协调建设局、物业公司和开发商现场办公,当场拿出修缮方案。房屋修缮完成后,群众工作部多次到住户家中查看,询问对处理结果是否满意。前不久,雨季来临,“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又多次打电话回访,直到每位住户都打了满意分后,才将这起信访案建档归案。
除了让群众评价打分外,烟台市还分别建立了“一把手年终述职考评制度”、“联系点制度”、“警示制度”和“巡视督查制度”,以此确保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深入推进,避免流于形式。为此,每年年底,全市综治委60多个成员单位分别到县市区和乡镇,进行“捆绑式”考核;实行社会管理创新一票否决警示制度,对出现较严重稳定问题但还未达到一票否决程度的部门单位进行警示,敦促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市县两级抽调政法系统老干部、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组成巡视组,通过明察暗访、跟踪督查、问卷调查、联合检查等形式,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进行定期巡视,督导情况在全市汇总通报,并纳入全年工作考核。
“社会管理工作到不到位,群众说了算。只有把评价权交给群众,让群众当考官,才能让每个社会管理人真正看到工作上的不足,并以此不断纠正,不断完善。”烟台市委副书记赵强说:“因此,我们在‘六为六化’的理念中进一步强调:社会管理责任为基,机制落实力求刚性化。”(记者余东明 通讯员 袁明园李宁)
·山东烟台开发区率先实现城乡医保一体化
·全国渔政队伍执法技能比武总决赛在烟台举行
·烟台芝罘区检察院风险评估预警保监所安全
·烟台牟平:三项机制提升整体执法水平
·记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检察院检察官王家强
·山东烟台机场加强安全事故预测
·山东烟台机场加强安全事故预测
·烟台福山:给社区民警减负 促基础工作发展
·烟台:“三大警务”打造最安全城市
·烟台:“三大警务”打造最安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