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法治的美好时代!今年是八二宪法颁布三十周年;今年,党和政府向人民交出了一张依宪治国的优异答卷:修改后刑诉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写入总则;修改后民诉法进一步强化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桩桩件件法治大事,必然将今年的普法宣传推向新高潮。
回顾历史,成绩斐然。八二宪法实施三十周年历经四次修改,见证中国法治变迁。第一次修改对私营经济的地位作出明确规定;第二次修改进一步坚定了“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心;第三次修改确定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第四次修改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写入了宪法。转瞬卅年,宪法文本、宪法制度、宪法实施的发展成就,有力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宪法精神广泛传播、权利观念生根发芽。目前,在宪法统领之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发展的重点从立法转向执法、司法和守法,法制宣传的重点也应相应从法律知识的普及转向法治思维的培育和法治精神的弘扬。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要以弘扬宪法精神作为法制宣传的重头戏。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它奠定了国家的法律秩序基础。学习宪法知识、维护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是法制宣传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加强法制宣传,首要就是尊崇宪法权威,全面落实和保障公民的宪法性权利和自由。
在社会主义先进文明中,流淌着法治血液。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更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互交融。作为法治社会的公民,也许不懂佶屈聱牙的法律术语,但是一定不会忘记自己的合法权利;也许不能在法庭上雄辩滔滔,但是一定不会拒绝律师的辩护帮助;也许不愿承认法律是最大理性,但是一定不会怀疑法律捍卫正义。宪法精神浸润公民意识,法治信仰凝聚社会共识,依宪治国、保护人权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南山捷径。为完成到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百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双百”目标,法制宣传要快马加鞭、奋力向前。通过持续深入的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治思想,培养法治思维,塑造法治文化,铸就法治信仰,以实际行动促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日臻完善。
检察机关作为宪法明确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必须主动担当起法制宣传的重任。要清醒认识到忠诚履行检察职能、维护公平正义本身就是最好的法制宣传,要通过良好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公平正义的具体行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的温暖和力量;要创新宣传形式,通过送法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让法律走进民众植根心灵,并通过为人民群众答疑解惑、排难解纷,保障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要善于运用各种时机和途径宣传保障私权、限制公权、程序正义等法律原则,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行百里者半九十。法治文明繁荣发展,法治进程日新月异,法制宣传的使命更加不能放松。在这特殊的日子,让我们共同继续努力,坚定法治信仰,尊崇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追求、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