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伟左和战友最后一次在部队大院巡逻。特约记者 雷鹏英 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尽管从迈进军营的第一步起,就已经知道离开无可避免,但是当这一刻真的一天天逼近,即将退伍的老兵郭志伟,还是无法抵挡心底涌起的那股近乎慌乱的离情。在难以言述的五味杂陈中,鼻子会常常发酸,眼眶也几度湿润,留在军营的最后几天里,怀念已提前于离别开始泛滥。
“突然之间自己变得特殊了,也就意味着我们很快就不再属于这个集体了。”
早上7时,天蒙蒙亮,空气里的凛冽让人的脸木木的。在兰州军区某测绘信息中心的大院里,正在出操的郭志伟觉得后背一片湿热,“每一步都要跑踏实,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完美,每一声口号都要喊响亮。”这个念头不断地在脑海里重复,几乎让郭志伟忘记曾经为了在出操时偷懒,自己玩过的各种诸如头疼肚子疼之类的小把戏,虽然最终还是没能真的逃过出操,但是在以前那些偶尔厌倦的日子,心里总是怀有一丝“逃过一天算一天”的侥幸。而如今,这份侥幸变成了“过一天少一天”的对军营生活的留恋。
11月28日,这一天,离郭志伟退伍返乡只剩下5天了。
整理内务,早饭,然后是操课时间。这一天安排的内容,是观看退伍前的教育片,从思想、心态、纪律等方面对即将退伍的老兵作出要求和规范,防止出现各种问题。郭志伟边听边记,“不看这个,很多问题真的想不到。等于给自己加把锁,在走的时候不留下任何遗憾。”尽管如此,当每天的学习工作全部围绕着“退伍”展开,“离开”成为重要且唯一的内容时,郭志伟心里开始有一种失重的感觉。
离开的时候带走点啥,再留下点啥,郭志伟开始悄悄琢磨这个问题。但是他很快发现,能带走的,除了一身军装和两年的记忆,似乎再没有什么了,虽然很想拍些照片,用镜头记录下自己工作生活了两年的每一个角落,但是纪律所限,这个念头只能埋在心底。可是能留下的,又有什么呢?多站一岗哨,多巡一次逻,哪怕多打扫一次部队的大院?其实即将退伍的几位老兵,平日里的具体工作早已移交给其他战友了,只剩下“等”,等着离开。
郭志伟还是决定做点什么,当他和战友一起巡逻在部队的大院,看着自己所熟悉的点点滴滴即将成为记忆时,一个念头忽然升腾起来,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那些堆积在心头难以表述的情绪:他给这里留下了自己的成长和青春,这是任何人无可取代的。继而,他发现能带走的也多了起来,战友间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情谊,以及在部队上磨练出的品格和学到的做事态度。
这是一份豁然开朗的领悟,只是这份感动和骄傲,并没有能够持久地战胜那些常常涌上心头的酸楚。中午开饭时间,郭志伟和其他几位即将退伍老兵,被安排在了一张餐桌上,红烧排骨、清蒸鱼、素炒佛手瓜……炊事班精心烧制的菜摆了满满一桌。按照部队的传统,每年都会提前几天给即将退伍的老兵加餐,虽然早知有这样的传统,但是第一次坐到加餐桌旁,看着眼前丰盛的菜肴,再看看其他战友和平日里并无区别的午饭,一桌子的老兵突然沉默下来。
“平时吃一锅饭的战友,可是突然我们就变得和大家不一样了。”郭志伟不知道该怎么描述自己的情绪,却突然理解了一年前向自己发火的那位战友。部队上有一个传统,每年的老兵退伍离开部队之前,新兵都会为老兵做一些诸如洗床单、洗军装之类的事情表达温暖。去年冬天,还在当通讯员的郭志伟,趁早上出操时,替一位即将退伍的战友整理了内务,没想到战友回来看到后竟然生了很大的气,还向郭志伟发火。
“当时也不是很理解,觉得有些委屈。”而这一刻,郭志伟完全明白了战友当时的心情。“处处和别人不一样,就时时提醒着我们离开的时间。平时大家一样的标准训练、吃饭,突然之间自己变得特殊了,也就意味着我们很快就不再属于这个集体了。这个时候,我们多希望和其他人一样。”
郭志伟觉得筷子很沉,桌子上的菜,若放在平时肯定抢光,这一天却剩下一大半。
“我一直对自己说,发言的时候绝对不能哭,绝对不能哭。”
2010年冬天,刚刚大专毕业的郭志伟报名参军。“当兵就是为了圆梦。”郭志伟说。他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参军的战友心里都怀有“英雄”情结,但至少自己是有一个军营梦的,从小看到电视剧里的军人开着飞机坦克保家卫国,便觉得那是一种轰轰烈烈的英雄人生。上学前班的时候,郭志伟让父亲给自己买了一套小迷彩服,穿到小伙伴们中间去,就觉得神气得不得了。
2008年,高中毕业的郭志伟给自己定了两条路:若考上大学就好好读书,考不上大学就去当兵,后来他被录取到一所大专院校,可是直到毕业,他发现穿军装的梦想还是在心里蠢蠢欲动。不能再犹豫了,否则一超龄就会永远失去机会了。
郭志伟被分配到兰州军区,送到武威的新兵训练场进行为期3个月的新兵训练,他以为仅仅只是口号的“祁连山(600720,股吧)下练精兵”,原来是真的。正是冬天最冷的时候,祁连山下的气候远远超出了一直生活在中原地区的郭志伟的想象,风锋利得像刀子,能钻进每一条骨缝里,在河南老家只需要穿一条秋裤就能过冬的郭志伟,戴上大棉帽穿上大棉衣还是觉得冷。107天的新兵训练,遇到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就会想象自己手握钢枪保家卫国的样子。
2011年3月,新兵下连,郭志伟被分到兰州军区某测绘信息中心。
郭志伟被分到勤务分队,分队平时的任务主要是负责后勤保障,而郭志伟的任务就是站哨。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军营生活与想象中的落差这么大,他以为轰轰烈烈的军人生涯,竟然大部分时间是在站哨、打扫卫生,甚至是养狗,“除了在新兵连的那三个月,平时几乎连枪都摸不到。”
直到半年后,这位几乎要对自己的军营生活失去希望的新兵,才逐渐从战友们口中了解了自己所在的部队,他第一次知道原来青藏铁路的高原测绘任务是由部队首长带领战友们完成的,测绘结果精度超越世界先进水平;测绘任务提前90天完成,为国家节约经费4亿元;创造出“高原高寒地区静态测量”等技术打破了我国测绘史上的5项第一;他逐渐听说部队首长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其中1项获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最佳发明奖和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3项在法国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分获金奖、银奖、铜奖……
无法想象这些消息,在一个21岁的年轻人心里掀起了怎样的波澜,他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一支“这么牛的部队”,用官方的话说,就是胜利之师、威武之师。几乎是在一夜之间,郭志伟忽然就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所在,“每个军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尤其是在现在这样的和平年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扛着枪冲锋陷阵,但我每站好一班哨,每打扫一次卫生,也都是在履行自己的使命。”
在部队的两年,郭志伟站过哨,干过公务班的工作,也当过通讯员,最后还顺利入了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几天后,他还将代表退伍老兵在退伍仪式上发言。“我一直对自己说,发言的时候绝对不能哭,绝对不能哭。不过到时候肯定做不到。”
“离开以后,也不知道再过多久才能回来看看,有些战友,也许十几二十年都见不到了……”
郭志伟也送过老兵,一年前,当他送别那些哭得稀里哗啦的老兵时,自己也哭了。“那时候就会想起他们教会你的许多东西,虽然刚来的新兵都会觉得老兵凶巴巴的,可是等他们走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们虽然凶你,但教给你的都是好的,而这些东西,可能父母、老师、朋友都没有办法教给你。”当时,郭志伟也想到了自己退伍时的情景,只是从送老兵,成为被送的老兵,这一年的时间,快得几乎让他有点想不清楚。
郭志伟很庆幸自己在真正地进入社会之前,先进了军营进行锻造。“在新兵连,刚开始练队列,天天向左转向右转,稍息立定,练多了就不耐烦,觉得很乏味,而且大家都觉得自己练习得比别人好,谁也不服谁,一进行集体训练都只顾自己动作标准,不考虑整体性,声音听起来劈里啪啦的,完全不在一个步调上。”练不好就一直练,练到所有人都失去耐心还得坚持,渐渐地,大家开始考虑队伍的整体性,开始顾全队伍中的每一个人,开始想着如何配合别人的步调。在校园里被说教了十几年也没真正领会的团结合作,顾全大局,在几天的队列训练中,被深深地印刻在了郭志伟的记忆里。
“在部队就剩下最后几天的时间,忍不住就会想起这两年的所得所失。那些没当兵的朋友,有的自己开了公司,有的已经结婚,孩子都有了,而我返乡以后才要重新开始。可是,事业、婚姻这些东西,我以后也会有,而我这两年的军人生涯,朋友们没有机会再有了。”郭志伟说,部队教会他服从、执行、坚持、顾全大局,现在还不确定这些品质将会给他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多大的帮助,但必定会影响一生。
“离开以后,也不知道再过多久才能回来看看,有些战友,也许十几二十年都见不到了……
今年8月份的时候,焦家湾社区举行的篮球比赛,我们得了第一名,我可是个很好的中锋!”郭志伟的思路有些跳跃,一股无法抑制的伤感和不舍几乎一张嘴就会自己冒出来,而他似乎在竭尽全力地控制情绪的流露。
但是也有控制不住的时候。几天前,郭志伟到火车站去办事,刚好遇到其他部队的老兵返乡。郭志伟望着老兵们背着行囊,排着队,一步一回头地走进火车站的候车室,一股强烈的酸楚再也无法抑制地涌了上来,眼泪一下子就冲出了眼眶。(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