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工作创新宣传形式
四川广泛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图为四川省德阳市司法局利用法制小品开展法制宣传。
“六五”普法以来,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法制宣传部门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对象、不同时期的特点,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总结“法律六进”经验,创新“法律六进”形式,优化“法律六进”内容,健全“法律六进”机制,广泛、深入、扎实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形成了党委依法决策、政府依法行政,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进四川省德阳市天元镇黄连桥社区,只见院落干净整洁,一群老年人正在老年活动室津津有味地欣赏着电影,几位小伙子在旁边的健身房挥汗如雨……居民楼下,几位居民正在悠闲地散步,偶尔有一两个孩童欢笑着奔跑,整个社区呈现出一片安静祥和之景。
“这个社区是由拆迁安置户组成的,原为黄连桥村。当初在村改社区、拆迁安置等问题上村民矛盾很大,我们通过组织政法干警、律师、法律工作者上门普法宣传,让村民们逐步改变了观念;现在又通过举办法律夜市、法制文艺演出、法制游园和播放法制电影等活动,让法治文化渗透到社区每个角落,村民之间更加和谐了。”德阳市司法局法制宣传处处长江虹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
法律进机关单位抓住龙头重点
自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单位工作以来,四川省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工作,注重充发挥龙头表率作用。为使领导干部学法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四川省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党委(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办公会前学法、学法情况登记、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决策咨询等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长效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法律知识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因此请专业人士对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变为必要。四川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的作用,制定并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年度培训计划,结合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培训学习。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共举办厅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1000余期,两万多人次,有力地提升了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创建学习型机关和树立政府形象是四川省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单位的重要内容,为此,四川省各地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以宪法为核心,以履行岗位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重点,适时开展了公务员、司法干部的法制培训,受培训面达100%,使全体公务员和司法干部牢固树立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进一步促进了“一府两院”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
法律进企业学校加大帮送力度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引导企业健全学法用法和法律顾问制度,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四川省在“法律进企业”工作中,积极帮助企业健全法制培训制度,年年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
目前,已组织开展了公司法、国有资产管理法、劳动合同法、合同法、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涉企新法的培训,着力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并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有效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全省各地每年组织开展的大型“送法进企业”活动中,各地司法局向企业赠送法律图书、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组织涉企部门上门服务、开展法律咨询、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帮助企业实现依法良性经营发展。
在青少年普法方面,四川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与学校合作,在学校建立警校共育办公室,将法制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根据各类学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采取适应青少年特点的法律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法制漫画、自制法制报、模拟法庭、演讲比赛、法制文艺演出、“现身说法”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处罚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
法律进乡村社区加强阵地建设
法制宣传与居民切身利益相结合是四川省法律进社区、进乡村工作能取得实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法律进社区方面,四川省注重把法律进社区与加强对社区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与惠民便民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社区法制宣传橱窗、社区法律图书角、市民法制夜校以及法制文艺广场、法制公园、法制长廊等形式,构筑社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各具特色的社区法制文化、城市法制文化,并充分利用这些阵地,围绕社区居民关注的城市拆迁、社会就业保险、入学就医、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经常性地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形成了浓厚的学法、用法、守法氛围。
在法律进乡村方面,四川省把“三农”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广泛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与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两委”干部的涉农、维稳基本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用法律手段管理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同时抓住农民工返乡过春节和农闲时节,深入乡镇、村组、田间地头宣讲劳动合同法、法律援助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今年,全省16个村(社区)被司法部、民政部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到目前为止,四川省已有72个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法律进藏区牧区贴近群众生活
四川省为多民族聚居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拥有120多万藏族人口。由于语言习惯的差异,在对藏区农牧民的法律宣传教育方面,四川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公务员、普法讲师团、藏传佛教界代表人士等在藏区群众中的公信度和影响力,重点针对农牧区基层“两委”干部、广大农牧民、农民工、僧侣,深入农牧区宣讲政策法律,带动群众自觉学法、用法、守法。
在普法素材方面,四川省精选、摘录贴近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法律法规常识,编印、制作成易讲易读易懂的藏汉文双语法律通俗读物、挂图方便农牧民群众学习使用。选择具有教育意义、适合农牧区实际状况的涉法案例,编制《法律进乡村》光碟,并进行藏语配音、合成,编辑成广大农牧民群众能听懂和理解的音像资料,在农牧区开展法制宣传。
四川省康巴县在康巴卫视推出的《法制明镜》栏目,集法制新闻、法制专题和法律服务为一体,分为藏语、汉语两个版本,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等藏区加快发展、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充分发挥电视栏目的优势,真实反映与藏区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为他们指出能够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手段,并达到向基层普法、向大众普法的目的,把普法教育的宣传效果落到实处。(记者李吉斌)
·四川成都:地铁无障碍通道的小“盲区
·四川南部:消弭纠纷的“二合一”模式
·四川达州消防200余万打造3D警营影院拓展教育阵地
·四川公安交警部门966669便民热线覆盖全省
·四川双流:打造“三安”工程预防职务犯罪
·四川公诉人“以赛促训”备战全国电视辩论赛
·四川公诉人“以赛促训”备战全国电视辩论赛
·四川广安市广安区出台规定保障律师执业权利
·四川平昌法院江口法庭四举措提升审判质效
·四川宜宾全面推行村民事务代办制度
·四川电网抗冰改造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