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来,还不能让他发生意外
在救助站的院子里,停着两辆贴着“西安市民政局、西安市救助管理站街头救助服务车”的面包车,这样的车在救助站一共有四辆,进入冬季之后,尤其是贵州毕节事件之后,民政部门要求各地救助站加强上街救助力度。
“往年冬季我们每天都出去,另外,因为通过媒体公布了24小时求助电话,群众打电话反应,我们就派车出去问,需要救助我们就拉回来,不需要我们就送棉被,送饼干。”孙小兵对记者说。
节假日期间,救助站的救助工作并不能停。中秋送月饼,过年送饺子,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从大年二十九开始一直送到正月初五,因为初五以后饭馆才开门。
孙小兵介绍说,过去在西安市内,流浪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段是钟鼓楼广场、开元商城。但今年,工作人员发现城里面的流浪人员少了。
在记者采访期间,孙小兵面前的救助热线不时响起。孙小兵给记者展示了过去十天的电话记录,“接到了256个人(热线电话),只接回来了3个,不愿意被救助……其实我们也知道为什么不回来,到这里无非就是一顿饭。有些是想要钱,你送的被子他拿去卖钱,还有的就是图省钱不住店,就睡一晚上,第二天就走了”。孙小兵说,事实上很多流浪的人不愿意来救助站,“叫他们来,说救助站有暖气,他不来,你没办法,还不能让他发生意外,隔两天你还得过去看一下……现在,咱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不能死人。人家不愿意来,结果死了,这个还是我们的事……”
“按理说,街上有城管和公安,还有社区,我们的职责是把进站之后救助工作做好,结果110的事,120的事,都给我们打电话……我们救助时不能强制,去了人家不来我们就没办法,可总有人打电话来质问:‘你来不来,你们算干什么吃的’”。
孙小兵举了两个例子:前段事件一个老太太打求助电话,说家里的房被拆了没地方去,结果一问才知道人在咸阳,而咸阳也有救助站。
“公安出了事,他有几百个派出所,有自己的辖区,但我们得满西安跑,前天晚上有人打热线说发现求助者,我们从南跑到北,交通又不好,跑到渭河边一看,是个拾荒的,人家不来,这样一去一回,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没了”。孙小兵说。
11月29日,本地一家电视台记者跟随救助站站长外出采访,自己带了火腿肠、饼干。“结果后来发现带过去的东西被老人家全喂狗了,人家就是卖狗的,不是流浪人员,你非要给划进去,不过话说回来,再难我们也要坚持”。
·西安对流浪乞讨人员开展专项救助
·西安年内将在地铁沿线投放万余辆公共自行车
·西安:“五坚持五创新”有力提升队伍素质
·陕西西安:学习修改后刑诉法交流会
·西安:村官廉政教育培训大会走进监狱
·西安长安:为秦岭生态环境建设助力
·西安长安:为秦岭生态环境建设助力
·西安:每个村居设一个法官工作室
·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会议21日至22日在西安召开
·陕西西安新城缴获海洛因1500克
·西安新城缴获海洛因15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