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活动中,山东省昌邑市坚持把村党组织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点,在搞好调查摸底、分类定级的基础上,以实施“三包”工程为抓手,组织引导市镇两级干部沉到村里解难题、促发展,有效加大了工作指导力度,促进了村党组织晋位升级。
——县级干部包村蹲点:抓难点村。据介绍,针对部分后进村情况复杂、“老大难”问题多、单靠镇村两级解决难度大的实际,建立了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包村蹲点制度。由市委书记带头,全市24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负责1个矛盾突出、班子软弱涣散、干群关系紧张的难点村,每周至少拿出1天时间到村蹲点,直接负责、参与治理整顿工作,限定年内实现明显转化。
包村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协调力度大的优势,在广泛座谈走访、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从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积极稳妥地解决各类遗留问题。目前,已先后在难点村开展财务集中审计17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5起,依法依纪处理村干部11名。
——市直干部包村联户:扶薄弱村。记者了解到,包村市直部门单位充分发挥资金、项目、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薄弱村党组织围绕解决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等生产生活难题办实事好事,扶贫济困、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赢得拥护和支持。今年以来,先后投入帮扶资金720多万元,硬化和整修道路67公里、安装路灯220多盏,建设农田水利基本设施31处,安装自来水1900多户,走访慰问贫困户2100多户次。
同时,包村部门单位和干部积极帮助薄弱村党组织出主意、想办法,协调解决启动资金等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挖掘自身优势、找准发展路子,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开展专业合作服务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增强服务群众的实力。目前,已帮助薄弱村新上集体增收项目65个,帮助330多户群众实现脱贫。
——乡镇干部包村寄宿:促面上村。根据村庄分布情况合理划分工作片,每片若干村,在中心村设立寄宿点,乡镇干部自带行李、自办伙食,每周至少五昼三夜吃住在村里,协助村党组织开展工作,与农村党员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进行零距离沟通、指导,做到情况在第一时间了解,问题在第一时间发现,矛盾在第一时间化解。
昌邑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寄宿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服务、纠纷协调处理、困难援助帮扶、政策宣传落实、党建工作联系和文明创建指导中心。目前,全市共设立56个寄宿点、75%以上的乡镇干部包村寄宿。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包村乡镇干部已走访群众3.2万户,征集意见建议4900多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580多件,村级信访量较去年同期减少20%。
·山东省将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60元
·山东省农信社“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程调查
·山东省检察机关三级联动关爱民生化解矛盾
·山东省养老保险缴费过渡政策今后两年继续执行
·记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检察院检察官王家强
·山东省冠县成立首个控告申诉检察局
·山东省冠县成立首个控告申诉检察局
·山东省检察院专题调研民行检察新型业务
·山东省政法系统学习传达党的十八大精神
·山东省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议召开
·山东省政法系统学习传达十八大精神报告会举行
·“和”文化的力量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