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向前来参加开放日的网友介绍立案程序。黎谢荣 摄
作为广东省法院唯一一个司法公开的培育基地,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紧扣全省“司法公开推进年”主题,确立了“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立公信,以公信树权威”的目标。今年以来,该院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在发挥人大代表的职能和才智、增进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专用信封
引来代表真知灼见
今年3月6日,东莞中院在全省率先成立司法公开办公室(以下简称“公开办”),配备5名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全院的司法公开工作。公开办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宗明义地说:“在司法活动中,让老百姓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让当事人感觉温暖,让群众感受公正,这就是我们的职责。”
在推进司法公开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职能作用,这是东莞中院全体干警的共识。
今年4月开始,公开办每周都派出干警奔赴镇、街人大代表住地,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汇报法院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代表们提出的问题,能现场答复的,现场答复;难以当场答复的,则一一记录在案,带回院里研究解决。至今,公开办共走访人大代表92人,预计到今年底,与人大代表座谈人数将占全市人大代表总数的23%。
5月11日下午,公开办4名工作人员来到大朗镇,将一份特殊的“礼物”——20个崭新的特制信封,交到人大办公室梁主任手中,委托他将这些信封送给每一位代表。
这些信封都已贴好了邮票,右下角有“人大代表直通车专用信封”字样,正中则写着“寄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收”。公开办主任诚挚地说:“请代表们多来信,我们院长将第一时间阅读他们的来信。”
6月8日,大朗镇洋坑塘村村民、东莞市人大代表黄炳华使用“直通车信封”,给院长寄来了一封信。信中说:“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我对法院切实落实司法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非常赞赏和支持!过去的一段时期,法院给平民大众的感觉,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森严之所,如今则处处体现出亲民、为民的精神……”黄炳华代表建议法院深入开展送法进村(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使广大居民、员工、学生能更好地懂法、守法、用法。短短的话语,表明了人大代表的心声。
7月11日,东莞中院院长在这封信上签署了意见:“留存。代表的意见要重视。转公开办研办。”8月,相关庭室分别在清溪中学、横沥中学举办了“禁毒宣传流动课堂”、“预防未成年人毒品犯罪”讲座;在莞城街道办开展了“三打两建”专题法制讲座,在石碣镇村开展了婚姻法普法活动,在工厂里也举行了多个法制讲座,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东莞中院的“直通车信封”在人大代表中产生了强烈共鸣,代表们看到了法院崭新的面貌,不拘形式,纷纷对司法工作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具有东莞特色的建议。记者经过梳理,略举几类如下:
建议法院在审理涉及集体利益的案件时,多考虑社会效果,多方听取意见。承租集体厂房的企业倒闭后,被查封的财产占用厂房的时间较长,导致厂房不能重新租赁而影响集体收入。村民对此意见较大,易产生不稳定因素,建议此类案件快审快结快执行。对于倒闭企业涉案财产的处理,建议法院多采取变更保管地点的方式,减少出租房屋的租金损失;
法院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对于争议较大的问题,应尽量到工厂了解情况。劳资纠纷案件,建议法院多邀请用人单位的老板、高管、劳动者等旁听庭审。个别劳动者滥用法律、故意在工厂工作一两个月就离职、随后起诉厂家,接着又找别的工厂故伎重演,这种行为无异于敲诈,建议法院对这类案件多加关注;
婚姻法解释(三)出台后,对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发生了变化。因农村妇女大多没有个人财产,她们离婚后无家可住,失去保障。建议法院遇到类似案件时,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建议法院多开展司法公开活动,提供多一些机会给群众参与,加强法院与基层群众的互动,增进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认识和认可。建议法院定期将工作动态发送给人大代表,实现信息沟通互动,使人大代表更好地监督和支持法院工作。
建议法院通过庭审等多种方式,为人大代表提供更多了解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机会,以便提出问题和意见,充分发挥监督和支持法院工作的作用;
建议法院利用案例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在校初中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期,希望法院多请他们观摩刑事案件庭审。
……
对于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东莞中院做到了桩桩有回复,件件有落实。高埗镇人大专职副主席黄钱发感慨地说,东莞中院真正搭起了沟通百姓内心的桥。
■每周一场旁听
当事人口服心服
“现在开庭!”3月16日上午9时,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敲击声,一宗借款合同纠纷案在东莞中院审理。与平时不同的是,旁听席上除了此案相关人员外,还坐着法学专家、企业家、律师、媒体从业者等7名旁听人员。
1小时的庭审结束后,7名旁听人员进入会议室,填写《庭审评价表》和《案件评议表》,以不记名方式,对合议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署名方式对案件发表意见,包括审判人员的仪表风纪、庭审驾驭能力、审判思路等方面。
这,就是东莞中院今年推出的旁听庭审活动。
据介绍,东莞中院的旁听庭审活动每周举办一场,旁听人员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行业协会人员;有企业家、劳务工、教师、记者、医生;有村(居)民,有网友,包罗百业。至今,旁听庭审已举办25场、37宗案件,近二百名旁听者参与其中。
7月27日,东莞中院在东莞阳光网发布公告,征集30名网友参与旁听庭审活动。在声明活动为公益性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不到两天,名额就被“抢光”了!有网友留言称:“希望有机会感受已为之服务了9年的东莞的司法活动”。
旁听者是热心,也是不客气的。他们的眼睛,更是雪亮的!
去年2月22日,两名广西籍女孩到达东莞虎门镇的第二天,在出租屋冲凉时,因煤气中毒双双身亡。人身损害赔偿纠纷随之发生。今年7月31日,此案二审在东莞中院开庭,9人旁听了庭审。
在法院发放的《评议表中》,他们写下了这样的话:庭审中法官提问声音小;受害人为什么会煤气中毒,公安机关为何未调查追究?两受害人使用不当造成事故,应承担一定责任;出租屋的建设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应承担连带责任;通过这起案件,应向市民宣讲更多的安全知识……
据介绍,法官们刚开始对公众旁听庭审都有些顾虑,因为这意味着,开庭前必须做更多地功课、花更多的时间来熟悉案情,在法庭上也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然而,半年多来的实践却表明,案件经公众旁听评议后,法官们裁决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了。数据表明,37宗安排过旁听的案件,大多数都已调解结案,其中已审结26宗,调解结案的12宗,占已结案的46%。所有经过旁听的案件,当事人基本上都是口服心服,没有一人上访。
9月28日,东莞中院收到市公安边防支队的一封感谢信。信中说:我支队两批36名干部,9月25日分两批旁听了具有重大影响的“邓某涉嫌受贿案”和“钟某鸾涉嫌故意伤害案”的庭审。通过邓案庭审,还原了邓某从一名年轻有为、工作成绩优秀的工商大队长,被不法分子拉拢腐蚀成为制假售假团伙保护伞、最终沦为阶下囚的全过程。旁听的机关干部、基层单位领导都深受触动,牢固了廉洁执法、廉洁从政的意识。通过钟案庭审,我执法民警了解到案件审理过程中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增强了证据意识,提高了依法办案的水平。
统计表明,参与旁听者对庭审的评价普遍较高,总体满意率为88.76%,基本满意率为8.47%,不满意率为0.79%,空填率1.98%;三分之二的案件评价满意率都在90%以上。
广东省人大代表谢全坤说:“东莞中院敞开大门,邀请各界群众旁听庭审,庭审后还给法官评价,将审判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提高了司法公信力,增强了社会各界对司法工作的认同。这也是法院充满自信的表现。”
■开放日
群众走进法院了解法官
“要让人民群众信任你,首先得让人民群众了解你!”这是一位韩姓市民参加东莞中院“走进法院 了解法官”活动后,轻轻“嘣”出来的一句“经典”话。然而,这种见地,是和东莞中院不谋而合的。
“法院的立案流程是怎样的?”“个人可不可以申请破产?”……4月26日是东莞中院今年第一个“走进法院 了解法官”活动日,35人受邀参加该次活动。旁听案件审理后,他们走访了立案大厅、安全指挥中心、图书馆等,还与法官面对面交流,了解法院工作流程,感受法院工作。
参与这次活动的,有东莞理工学院政法学院的师生、新莞人服务管理局推荐的“新莞人”代表,还有东莞阳光网的网友。
“第一次走进法院,我感受很深;以前总觉得法院和法官很神秘,活动让我们觉得法院和法官很亲切。”市民韩某在座谈会上深有感触地说:“要让人民群众信任你,首先得让人民群众了解你。开放日让公众近距离了解法院,有助于加深老百姓对司法工作的理解,有利于营造崇尚法治、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社会氛围。”
8月24日,又是东莞中院的“走进法院 了解法官”活动日。上午8时30分,通过网上报名的25名在校大学生一早来到法院。9时,庭审开始。这是一起走私普通货物犯罪的案件。开庭前,学生们手中都有一份案情简介。
旁听结束后,学生们走进审监庭办公室,与正在工作的法官、书记员面对面交流。一名学生说:“原来减刑假释还要审阅这么多材料,还要开庭。”另一名学生看见法官办公桌上的高高案卷,感叹道:“这么多案件,你们辛苦了!”(王创辉)
·广东高院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广东下放125项省级行政审批权 向社会买服务
·广东农村公共秩序管理三大“拦路虎”
·广东地税"三打两建"工作成效显著 规范征收秩序
·广东驻村律师成为法律“三进”主力军
·广东:“文化育警”提升“软实力”
·广东:“文化育警”提升“软实力”
·广东珠海:总结成功经验 维护治安稳定
·广东2015年90%行政审批网上办理
·广东:“文化育警”提升“软实力”
·广东大埔山区学子接受交通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