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豫法阳光办事厅“关注进城务工人员讨薪”活动正式启动。这是继裁判文书上网、庭审网络直播后,河南高院再次推出网络便民服务新举措。今后农民工或其代理人发条微博,就有望拿到被拖欠工资。
可以说,河南高院推出的微博讨薪不但可以通过政务微博的方式,满足广大农民工在权利受损害时知情解难排忧方面的及时需求,而且还积极回应了农民工的司法需求,让劳有所得得到了司法保障,从而提升法院在了解社情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彰显了法院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服务理念。
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在遇到工伤、欠薪等事件后,寻求有效的司法保护往往成为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但是,由于受到维权成本过高,维权机制设计不尽合理,农民工维权意识淡薄、维权能力有限等制约因素,不少农民工合法权益在受到损害后,往往会出现无效维权、无法维权和无力维权的现实困境,甚至在权力无法实现时,农民工群体还会采取封门、围堵、拦截等极端维权方式,不但可能会触犯法律,引发农民工犯罪,而且还加深社会矛盾,走向法治的背面,使问题的解决陷入被动的困境和恶性循环之中。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农民工权益的司法保护还存在着诸多弊端,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保障功能。通常情况下,法院将农民工讨薪案件立为劳动争议案件,而劳动争议“先裁后审”的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诸如农民工讨薪这种小额诉讼的争议处理的需要,再加上法律援助等其他法律救济手段乏力。因此,形式多样的农民工讨薪方式见诸于报端、网络。讨薪也是农民工的无奈之举,这正说明农民工的维权渠道不畅通,维权方式不经济。
因此,微博讨薪畅通了农民工讨薪维权难的司法救济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民工及时、有效地获得劳动报酬,实现权利保障。从侧面上来看,微博讨薪不但降低了农民工讨薪的维权成本和难度,纠正了农民工不良的、极端的,甚至是恶意的讨薪方式,而且体现了法治社会的人性关怀和法治力量,有助于获得社会民众的司法认同。
其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就是维护稳定。如果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障,不仅会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还会危及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和谐社会构建。因此,关心和帮助农民工,积极回应弱势群体的司法需求,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司法部门的职责所在,唯有如此,才能让农民工劳有所得、干有所值。
同样,一个民主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在法治的社会里,司法机关就应该树立起一种人文关怀的司法理念,给予弱势群体更多关怀、帮助和救济,让便民利民的长效机制充分保障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让弱势群体感受法治的阳光,让法律成为和谐社会的“保护神”。(吴成臣 作者单位: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
·河南全省法院启动“微博讨薪”
·全国首家法院微博发布厅上线 河南全省法院启动“微博讨薪”
·河南省高院开通“豫法阳光微博发布厅”帮农民工微博讨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