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综合思考,更善于把思考的结果付诸实践;善于向群众学习,更善于把学习体会与工作相结合……房国剑是一位“工商人”,却善于跳出工商视角,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谈工商局工作。
因此,采访房国剑,不仅能听到一线员工的感人故事,更能感受到整个社会发展的蓬勃激情。
平淡话语背后的逻辑感,则是他带给听者另一种享受的源泉。
“计划经济时代,工商局主要工作是实行管制;改革开放以来,则侧重于管理和服务。”房国剑开门见山,用历史的清晰逻辑来证明,为什么他一直强调,创新工作方式,是六盘水工商行政管理局最为迫切的任务。
当然,多年工作学习和实践的磨砺,也让房国剑对历史进步的规律有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正如他所说,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型工商,不会一蹴而就。
房国剑感到欣慰的是,改革开放的深入,给了他们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经过多年努力,六盘水工商行政管理局已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文化引领服务升级
“五四三二一”工程
让服务理念成为工作习惯
门口有接待员热情迎接,每个环节都有详细指引;有任何疑问,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答;如果你注册的公司,属于国家鼓励的方向,还会有工作人员详细介绍如何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当然,如果你从事的行业属于过剩产业,还会收到善意提醒……在六盘水市工商服务大厅,这样的故事如日历一样每天翻过,在群众看来,却如泉水一样甘甜。
“我们常说,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这些话,实际上就体现在我们每位公务人员的一言、一行之中。”房国剑说,创业者与政府职能部门打交道时,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工商系统。服务质量高低,会影响到创业者对政府部门的判断。因此,每个六盘水工商人,时时刻刻都应打起十二分精神,发自真心地为当事人服务,为经济发展站好每班岗、执好每次勤。
房国剑深知,把服务理念演化为工作习惯,知易行难。对此,他坚持用文化建设来统领工作全局,逐渐地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即“五四三二一”工程。
剖析“五四三二一”系统工程发现,其核心就是要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综合能力,包括五化、四统一、三建设、二基本点、一中心。
具体来讲,五化是市场监管人性化、行政执法规范化、经济户口动态化、办公系统自动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四统一是理念价值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行为举止统一、视觉形象统一;三建设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加强思想建设;二基本点是规范工商工作、塑造工商形象;一中心是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心。
为了让这个工程取得实效,房国剑甚至把现代品牌塑造的理论引入到实践中来。
“品牌都有一个明确、简单的诉求,也是品牌精神的提炼。”房国剑说,2009年11月,在经过广泛征集和认真讨论,“投资凉都是您明智的选择,为您服务是工商人的职责”被选作全市工商人的工作格言。
品牌精神之下,还需要流程管理来支撑和实现。在六盘水工商系统,这个文化支撑体系正在完善。
比如,“接待一杯茶、咨询一次明、受理一口清、办事一趟成”,是整个流程的要求;对于具体的事务,要使办事者“一看就明白、一问就清楚、一听就理解、一办就满意”;对于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则要“八个一点”,即微笑甜一点、热情浓一点,说话轻一点、沟通多一点,动作快一点、效率高一点,做事勤一点、服务细一点……
为进一步提高窗口办事效率,2007年以来,六盘水市工商部门在注册登记工作中采取了“三通”服务举措,即登记资料齐全的给予畅通;登记资料欠缺,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范围内给予变通;前置等登记资料不齐,主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怎样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我们长期思考的问题。这个系统工程,对此作出了一个明确的回答。”房国剑说,或许它还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是,它从一个侧面确定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工商服务的奋斗目标。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既保“出生率”
又要“成活率”
今年2月22日,六盘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收到了市长信箱转来的一封感谢信。信中写道:“感谢水城县工商局南开分局干部,他们不怕山高路远,深入保华乡大陆村实地宣传和指导返乡农民工创业致富……全村老百姓为有这样的好干部而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这个故事,是六盘水市工商系统服务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2012年初,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决定由市工商局牵头开展扶持全市微型企业发展工作。
六盘水工商局从加强保障入手,着力提高微型企业“出生率”。在它的积极推动下,六盘水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各级政府主导、各职能部门联动的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从2012年起,由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投入扶持资金2500万元。
同时,实施三大工程。即目标考核工程,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宣传引导工程,让广大市民、返乡务工人员了解扶持创办微型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风险防范工程,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情况纳入行政督察范围及党风廉政建设评议范围,对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查处。
如何提高微型企业“成活率”,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该局从提高服务发展效能入手,推行“一通道”服务制度,即在登记注册窗口开辟微型企业咨询、办理绿色通道;采用“两卡片”服务样式,即一张“微企服务卡”让创办者明明白白申办微型企业,一张“应知应会卡”让窗口工作人员清清楚楚为创办者提供高效服务;使用“三个一”服务手段,即一部电话情系万家,一辆执法车跑遍万家,一张桌子服务万家;明确“四提供”服务要求,即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快速服务。
同时,他们还积极推动市政府把微型企业发展纳入园区建设规划。目前,由民营资本投入的六盘水市微型企业特色农业科技孵化园第一期工程建成完工,已经入驻37户种苗和小种薯微型企业。另外,六盘水市红桥新区西南家居博览城、金果建材商业广场、领翔国际五金建材城等微型企业孵化园相继开业。
房国剑说,该局还着手推动开展微型企业与水矿集团、水钢集团、盘江集团、房开公司、大型商场及超市等大中型企业之间的业务交流,引导微型企业成为支柱产业“联结点”。
今年3月29日,在贵州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动员大会上,六盘水市作为全省唯一市级人民政府代表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谢庆生在会上多次对六盘水市的工作予以表扬。
六盘水市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经验做法,被省级新闻媒体归纳总结为“贵州样本”。
■■坚持制度建设不放松
风清气正服务大众
保障有力水到渠成
日常管理、服务有条不紊,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等重点工作有声有色,六盘水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似乎总是那么游刃有余。对此,房国剑并不避讳。他说,这主要得益于长期不懈的制度建设。
过去5年里,该市工商局一年一个工作主题,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2006年下半年,该局提出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倡导勤学善思之风,建设学习型工商;倡导调查研究之风,建设务实型工商;倡导勤政为民之风,建设服务型工商;倡导锐意进取之风,建设创新型工商;倡导艰苦奋斗之风,建设廉洁型工商。
2007年,该局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围绕“三条主线”,其中一个重点是围绕队伍建设重点,提高执法水平,树立良好形象,全面提升基层行政管理层次。
2008年,又提出始终坚持“一岗双责”、勤政廉政,在加强队伍建设和增强执行力上下功夫、出成效。
六盘水市工商局与时俱进,根据每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自身工作任务提出工作思路,将2009年确定为“落实年”,工作主线确定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四个始终”要求,建“四型”机关,创人民满意工商所。
2010年,六盘水市工商局又提出以建设“五讲”领导班子为重点,强力推进“三级联动”和廉政风险防范工作机制,深化“四型”机关和人民满意工商所创建活动,优质、高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
由于指导思想明确,干部职工努力,该局连续五年获得了市直目标考核一等奖。
此外,在贵州省工商局分别于2009年7月、2010年7月召开的“创建人民满意工商所现场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向全省工商系统推广了六盘水市工商局创建人民满意工商所、“三级联动”、“廉政风险防范”等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房国剑说,队伍建设要靠制度约束。这个制度,不仅包括专门的纪律条例、法律法规,也包括执法行为的科学化、法制化,尽量减少执法人员犯错误的机会。
比如,结合新老36条,市局出台了50条意见,并把审批权限下放到县里。过去几年,六盘水市局还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指导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对十种轻微违法行为只规范不处罚和五种严重违法行为从重处罚的规定》。同时,还制定了《登记注册行政提醒行政劝导制度》、《新型企业登记指导制度》、《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行政处罚案件评议办法》、《重大案件评审制度》等相对较为完善的执法规范制度,以此统一全市工商系统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的执法标准。
“我们一方面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不断提升全市工商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又严格开展行政执法评议工作,切实做到内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房国剑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