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吉林省敦化市公安局局长王延声、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分局海门派出所民警阮林根、山东省淄博市公安局张店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大队民警边晓燕3名全国公安英模代表做客人民网,以“公安英模背后的故事”为题,接受在线视频采访并与网友交流互动。
“尽全力为群众解决困难”
主持人:王局长,在您这么多年的办案历程中,有没有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
王延声:我从警23年以来,当过巡警、刑警队侦查员、刑警队长、主管刑侦的副局长、政委、局长。这么多年来,刑侦工作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刑侦民警攻坚克难,尤其是对大案和人民群众关心的案件,投入了很多精力和心血。
主持人:当初在基层工作,现在当了领导,不同的工作状态给您带来了什么改变?
王延声:直接的感受就是责任更重了,想的比原来要多一些。当刑警队长的时候,出了案件肯定不会怕,因为对于一名刑警来说,出了案件就是体现刑警价值的机会。但是作为公安局长,我每天都希望辖区里少发案、不发案。以前担任分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时,所想的就是侦查破案、打击犯罪。现在要想的是抓班子、带队伍,了解民警和整个辖区的工作情况,尽全力为群众解决困难。
主持人:阮警官,访谈之前我拿到了您编的一个小册子,名字叫《阮警官说防范》,里面的故事全都是您自己写的?
阮林根:对。平时回访一些案件之后,我以漫画的形式编印了这本书,很受群众欢迎。我们分局向群众赠送了4万多本,效果非常好。我们派出所还专门设了一个“防范超市”,把我的130多样道具全部拿出来,与群众零距离进行互动。群众可以像逛超市一样,选择一样自己感兴趣的,由民警讲解防范知识。我们通过展示实物、演示方法,让群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防范的重要性。
主持人:边警官,您从事“照图抓人”这行有多少年了?
边晓燕:我2003年开始接触这项任务。那年,我们局领导加大科技的投入,购置了一批比较先进的科技器材。“照图抓人”相当于刑侦工作中的询问笔录,笔录是用文字去记录,而我们是用图像去记录。我们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梳理目击者提供的信息,经过我们的想象和判断,把它表现出来。
主持人:在画嫌疑人时,您是用高科技手段还是用纸和笔来画?
边晓燕:各种方式都要用到。以往的传统画像可能对人像的表现有一定的差距,但现在我们需要更逼真地显示犯罪嫌疑人的面目特征,要达到形似和神似兼具,这样才能利于我们去侦查破案。
“公安英模是所有民警的缩影”
主持人:王局长,您怎样理解“公安英模”这个词?
王延声:公安英模来自于基层各个警种,在做着朴实的工作,都是一线民警。首先,英模应该都有非常敬业的精神和职业操守,并且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有所建树。评选公安英模有助于在整个社会弘扬正气,在公安机关树立模范。实际上,这些榜样都是我们基层工作中的真实反映,我们所有的民警都是在这样工作,这些英模就是所有民警的缩影。
主持人:阮警官,获得“公安英模”这个称号对您来说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阮林根:这几年来,公安机关和新闻媒体组织的英模评选活动真实反映了我们身边的人民警察,推出了那么多的英雄模范,都是对我们民警的一种肯定。其实我并不是最好的,我就是做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我们社区民警也有一亩三分地,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社区,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
主持人:边警官,您怎么看待自己获得“公安英模”这个称号?
边晓燕: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些工作,获得这个称号,我感到压力很大。这个称号对我们来说,确实让我们有更强的责任意识,让我们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种压力,但是我们觉得这个压力必须要变动力,必须更加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主持人: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没有一个规划?有没有想过自己今后要成为什么样的民警?
边晓燕:作为一名技术民警,我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强创新。现在很多犯罪手段、犯罪特点都在更新,我们侦查破案方法也必须创新。以前我们领导提出“把犯罪分子当作老师”,从犯罪嫌疑人身上提炼出打击、防范方法。作为技术民警来说,更要加强学习、勇于实践。(记者 傅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