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石家庄

石家庄:“网改”照亮村民幸福生活

2012-11-30 13:26:5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村里电网改造后,容量足了,冰箱、空调等几种家电一起用也不怕跳闸了;我还准备再上几套花生加工设备,大干一场!”站在街边,看着自家房角新安的智能电表,石家庄高邑县东蒲底村村民程群秀满脸幸福地规划着自家的新生活。

    随着全市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帮扶村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部完工,跟程群秀一样,419个帮扶村的村民告别电压低、线路老化等历史,踏上了一条被农网改造照亮的“康庄大道”。

    乡村的夜晚亮起了路灯

    漫步东蒲底村,记者看到,一根根十多米高、印着编码的新线杆,如士兵般笔直地排列在街道两侧。“2月10日,工作组进村后,面对农村发展需要,经过周密的调研,最终将‘安全用电’定为为村民所办的四大实事之一。”驻村工作组工作人员高华生告诉记者,在各方密切配合下,县供电公司先后投入35万多元对该村电力设施进行建设与改造,新建改造10千伏高压线0.34公里,新建改造低压供电线路2.6公里,新增改造变压器3台,户均容量达到2.11kw,全面解决了村民的安全稳定用电问题。

    “以前只有过年那半个多月才安路灯,现在天天晚上路灯亮,真是天天都过年呢。”村民程志田风趣地告诉记者,换了新灯杆、安了自动控制的节能路灯,每天下午5点半到晚上9点半,村里的98盏路灯自动开启关闭,走街串门方便极了。

    再不用柴油机发电搞副业了

    村主任程占兵告诉记者,村里有花生加工的传统,最多的时候数量达到了100多家,但是,由于电容量跟不上,企业群体大、规模小,竞争能力存在很大缺口。

    村民程付义说,现在村里还有50多家花生加工企业,因为电力供应跟不上,大家基本都是“小打小闹”;而且,用柴油机代替电力,干一小时就要用3斤柴油,约15元;现在电够了,1小时1元多就搞定了,省钱又方便。

    在与东蒲底村相距不远的东南岩村,驻村工作组帮助新上的现代化大棚基地煞是吸人眼球,棚内的西红柿、黄瓜、茄子等也都长势喜人。“这是驻村工作组给我们上的好项目,蔬菜种植、观光旅游、采摘餐饮‘一条龙’。”正在忙碌的工作人员开心地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大棚的正常运行,县电力局还单独上了个160千伏安的变压器,架设了1千米的低压线路,如今,40个大棚个个安装了电动卷帘设备;温度不足时,还可以启动棚内的电力供暖设施,“大实事”也真真正正成了助村民致富的大好事。

    电网改造任务超额完成

    今年我市共419个省、市、县三级帮扶村列入电网改造计划,涉及17个县(市)。对此,市供电公司高度重视,对所辖帮扶村积极开展了现场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多种调研形式,摸清工程量、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制订改造方案。为保证改造质量,市供电公司和各县公司领导多次深入帮扶现场,重点检查施工进度、施工工艺以及安全措施执行情况等。

    面对帮扶村电网改造大量物资6月份才集中招标,9月初才能到位的严峻局面,各县分公司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库存物资、向厂家借用物资、用自有资金购买物资等,始终保证现场施工的连续性。尤其西部山区地区,人均土地面积少,耕地结构复杂,导致电网建设中变压器施工、高低压线路立杆等占地阻力较大。各县公司领导班子多次与驻村工作组和乡政府、村两委协调沟通,解决了此类纠纷,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在市县供电公司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419个需改造的帮扶村全部按照标准化典型设计在9月底如期完工,并高标准通过了市、县两级发改部门和活动办的验收,获得了驻村工作组和广大村民的高度评价。(记者 吴温)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石家庄依托“四个能力”创新消防管理纪实
·京广高铁北京至石家庄至郑州段运行开始试验
·河北石家庄高新区的高效能“司法处理器”
·河北石家庄:紧扣区域经济发展主题
·石家庄高新区的高效能“司法处理器”
·石家庄:强化社会治安管理 着力护航经济发展

·石家庄:强化社会治安管理 着力护航经济发展
·石家庄:启用290名消防专办员
·石家庄:农民工子女乐享“幸福秋天”
·石家庄:实现全市消防监管全覆盖
·石家庄对大路口闯红灯者处罚前三名
·石家庄110:迎来群众更多的笑脸和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