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工商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领域。近年来,甘肃省工商局立足部门实际,积极构建“大工商”的工作格局,以拓展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为突破口,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创新参与社会管理行之有效的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理论上的清醒和认识上的深化,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创新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思路。近年来,省工商局根据新时期社会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和部门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工商行政管理目标要求,不断深化对工商部门参与社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了工商部门参与社会管理有利于推动政府部门职能转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应对新形势下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有利于形成政府职能转变的示范效应等方面的明确认识。理论上的清醒和认识上的深化,为省工商局积极应对社会管理的新挑战、不断拓展和转变职能,加快参与社会管理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与此同时,省工商局还确立了“大管理”的理念,充分利用工商行政管理领域社会资源参与社会管理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拓展工商行政综合管理与专项管理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的功能。
二是立足部门职能,创新工商行政管理方式。工商行政管理具有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的双重属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的战略要求。近年来,省工商局紧紧抓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质,以创新工商行政管理方式为重点,充分发挥多元化社会管理主体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推动工商管理部门参与社会管理方式变革,努力实现从单一主体监管向多元主体参与治理转变。首先,探索建立起了以社区为基础的协调互动的社会监督机制。近年来,省工商局大力推动工商管理网格与社区网格的对接、工商一线网格责任人与社区居委会的对接、工商履职需要与社区群众需求的对接、工商所与街道乡镇相关执法部门的对接活动,广泛组织动员各个方面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监督,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监督主体。其次,推动建立协同式自律机制。将工商部门职能转变与促进行业协会发展有机结合,在准入调控、市场监管、消保维权、食品安全、信用评价等领域支持行业协会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职能优势。再次,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工商部门与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专业机构、新闻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工商执法管理的社会协同,基本形成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执法联动、综合治理、无缝衔接的工商管理格局。第四,推动建立服务式监管机制。近年来,省工商局大力倡导监管就是服务的理念,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和执法方式,对企业准入登记、经营过程、注销歇业等环节开展全流程、多载体服务,通过开放式执法、柔性执法、说理式处罚等方式,寓监管与服务之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三是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参与社会管理机制。面对社会建设新的形势和要求,省工商局确立了构建“大工商”、当好“保护神”的工作思路。首先,创新服务非公经济发展体系。省工商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着眼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研究制定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的若干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免收登记类、证照类行政性收费”、“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年审备案改革”、“企业网上登记”等一系列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其次,创新监管执法体系。加强监管执法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省工商局把政府工作的难点作为监管执法的侧重点,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监管执法的切入点,把促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作为监管执法的着力点,通过监管执法体系创新实践,有效实现了保障社会经济秩序与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有机统一。再次,创新消费维权体系,着力构建“大维权”机制。省工商局把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建立了12315行政执法体系、服务“新农村”建设维权体系、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体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化解体系等,形成了12315“甘肃模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最后,创新非公经济组织党建体系。加强党的领导,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政治保障。省工商局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采取单独建、派员建、联合建、依托建等方式,推动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和发展同步进行,有力促进了全省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和党建工作发展。
(作者:李有发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甘肃山丹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甘肃甘南州7万多名藏族游牧民过上现代定居新生活
·甘肃永靖县法院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求实效
·甘肃提前一月建成100个乡镇及社区健身中心
·甘肃公安消防部队多措构筑安全“防火墙”
·甘肃法院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为审判执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甘肃法院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为审判执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甘肃:装备物联网管理系统助推“210工程”
·甘肃表彰侦破命案工作先进
·甘肃高院强化训练法警业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