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在探索建立“医疗、食疗、音疗、心疗、工疗、体疗”的“六疗”康复法基础上,进一步将职能向家庭、社区、社会“三延伸”,在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上收到实效,在强化收戒管控、服务缉毒打击上取得突破,在萎缩毒品市场、净化社会环境上受到肯定。该所连续8年被评定为全国一级强制戒毒所,先后被授予 “全国巾帼文明岗”、“全省公安监管战线深挖犯罪先进集体”、“全省公安先进基层单位”等荣誉称号。
坚持医疗巡查,对学员进行精心救治
戒毒所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戒毒康复工作全程,积极探索戒毒康复工作新办法、新思路,实现了安全管理、医疗救治、教育感化的三位一体。
他们牢固树立“把戒毒所当医院办,把戒毒学员当病人看”的工作理念。在日常管理中,重点强调“有病推定”原则,即民警和医疗人员应当耐心接受学员的病情陈诉,无论真假,必须做出医疗检测结果后再作判断。戒毒所长期坚持多种医疗巡查制度,建立生理脱毒治疗、躯体疾病治疗、劳动和心理康复治疗三期戒毒治疗法,规范新入所学员“五个一”检测治疗工作程序。
戒毒所建立了医疗大队,配备专业医务人员26名;与市普爱医院、疾控中心和市精神病医院建立协作机制,共建“绿色通道”,定期邀请社会医院专家来所培训巡诊。8年来,未发生戒毒学员在所内死亡问题。
深化“心疗”,为学员开展心理建档
武汉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在探索建立“六疗”康复法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心疗”,走出了一条“治病疗心”的戒毒康复新路。
该所先后筹措资金800余万元,加强所内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戒毒学员创造了环境优美、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康复治疗环境。
同时他们积极致力于构建监所文化新格局,成立了戒毒学员 “三会二班”,即读书会、演讲会、书法书画会、文艺班、生产技能班,选派有一定技能的民警担任康复技能培训小教员,增设了电脑、种植、手工编织、摄影、瑜伽等课程,使学员学会了手工编织、刺绣、书法绘画等技能。
戒毒所还创办了“心声电视台”,由戒毒学员担任栏目策划、撰稿、主播,开设了学员心声、戒毒感想、法律法规、所内生活等栏目。2009年开播至今,“心声电视台”共播出46期,受到了学员的欢迎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今年,戒毒所又推出了内刊 《涅槃》,在民警的指导下,由戒毒学员完成撰稿、编辑、排版,为学员们搭建一个学习法律法规、了解时事新闻、答疑解惑、表达所思所想的交流平台。
此外,该所将心理咨询作为教育挽救、戒毒康复的一项重要手段,构建了以心理测验、心理评估、心理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特色训练等为一体的心理咨询体系。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制作心灵预约单、设立心理健康信箱等,对戒毒学员普遍进行心理建档和有针对性的干预、矫治。截至目前已系统地干预、矫治700余人次。
学员出所后主动回访,帮助解决困难问题
在做好戒毒康复工作的同时,该所依托戒毒康复阵地,注重拓展职能,积极向家庭延伸、向社区延伸、向社会延伸,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在戒毒学员出所后,戒毒所及时协调好出所人员家庭、社区、辖区派出所间的关系,落实对“刚出所人员一月一访、出所半年人员两月一访、出所一年以上人员一季一访”的工作制度,对其在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尽量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防止复吸。截至目前,戒毒所对戒毒学员出所后回访率达75%,共帮助100余名生活无着落的戒毒学员联系工作。
该所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社会禁毒宣传。他们投资50余万元,完善了禁毒教育中心,年均接待学员家属及大中院校等各类社会团体到所开展禁毒宣传教育3000余人次,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走进戒毒所100余人次。每年国际禁毒日,戒毒所都要组织学员到学校、社区、街道进行禁毒文艺专场演出,向社会宣传毒品危害。(记者 秦千桥 通讯员 刘思施)
·重庆拟设“社区禁毒专员” 帮助吸毒者社区戒毒
·兰州成立西北首家戒毒康复医院
·“大戒毒大矫治”理念为湖南司法戒毒工作注入新活力
·海南精神戒毒开设太极拳课程
·甘肃劳教(戒毒)系统确保十八大期间场所安全稳定
·戒毒模式不断创新助“瘾君子”走向新生
·戒毒模式不断创新助“瘾君子”走向新生
·湖南:戒毒所里重“矫心”
·广州市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刘邦振:用生命为吸毒人员驱走病魔
·湖南:进一步完善“大戒毒大矫治”工作体系
·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推进会召开
·深入扎实推进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基层基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