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睡梦中的丁智被惊醒,披起外衣就朝书房的电脑奔去,仓促中不慎将床头的手机碰到地上,“咣当”一声惊醒了书房内熟睡的女儿。
“爸爸,你又想起写什么东西了吧?”对于父亲经常深夜跑到电脑前赶写文章将自己吵醒,她已经很习惯了。
今年35岁的丁智,法律科班出身。2000年,24岁的他毕业后报考了检察机关,以当年全市检察机关招干考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江苏省镇江经济开发区检察院(原江苏省镇江市大港地区检察院)录取。进院后一直在反贪局工作,后因人事变动丁智的人生轨迹竟然与陌生的文秘工作产生了“交集”。
对于职位变动,丁智心里忐忑不安,自己虽然以前学的是文科,但自知没有写作特长,能不能干好文字工作?他心里真的没有底。“投戎从笔”后的第一年,丁智完全是一个门外汉,写好的宣传稿件报批、打回重写、再打回重写,成为了一段时期的常态。
那段时间,丁智在家人和同事的眼里,就像着了魔,成天把材料捧在手里研究。双休日还要在家里霸占着电脑,刻苦练习写作。
集邮、集币,是很多人的爱好,但丁智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嗜好——集材料。各业务科室的总结、信息材料都是他的最爱。只要嗅到有价值的材料,一样照单记下。同事们都开玩笑说:“丁智,你有点像谍战片里的特工哎!”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底,丁智执笔的大稿《这样的预防形式我们喜欢》终于在《检察日报》刊登。
“巧媳妇要善于找米下锅。”丁智常拿这句话来激励自己。院里的同事都知道丁智的一个习惯——无论何时何地,身上总带着一个小本和一支笔。在班车上、食堂里、业务科室,只要听到同事聊起新鲜的事,他就立刻掏出笔和小本记下。2004年5月的一天,丁智在班车上听到同事说了一句“想不到一个农村妇女的权利意识这么强”,立刻来了兴趣。下了车就向同事详细了解情况,结果得到了一个农村妇女在检察院的帮助下恢复失落9年的选举权的信息。兴奋之下,丁智立即组稿,文章果然就被《检察日报》采用了。
工作步入正轨,对宣传的兴趣也与日俱增,带来的成果当然也是有目共睹。2004年9月,丁智在《检察日报》头版刊登了报道《镇江开发区有了预防职务犯罪社区学校》……在与文秘工作握手的第10个年头,丁智在《检察日报》各版面和栏目发稿总数近300篇。凭借着骄人的工作业绩,如今的丁智在全省检察机关宣传界也小有名气,并两次被记三等功,六次被予以嘉奖。
宣传工作有了起色之后,丁智开始思考用宣传来反推检察业务。2004年2月,江苏省镇江市经济开发区检察院控申科推行了一种新做法——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控告申诉案件线索,当着来访群众的面联系主管部门接收。从控申科了解到这一做法后,丁智敏感地意识到这一做法对于民生检察的意义,如果精心做好,一定能够成为一项响当当的检察品牌。随后,他找到控申科负责人,主动为该科出主意,将这一做法定名为“控申当面联系移转机制”,并共同制定了10余项实施细则,使一个初步的设想渐渐发展成熟。随后,他两次选择时机对这一做法予以宣传。果然,《检察日报》头版在一年内两次刊登这一亲民便民的新做法。2008年,他又帮助侦查监督科,推出了“不捕同步矫正工作机制”,并在《检察日报》“亮点2008”栏目刊登。
丁智在笔尖上尽情舞蹈。(金剑)
·山东培训派驻基层检察室负责人
·北京研究加强审判和检察队伍建设事项
·山东举办全省派驻基层检察室负责人培训班
·最美渝北检察人
·辽宁省检察官文联成立
·浙江信息化涵盖所有检察业务工作
·浙江信息化涵盖所有检察业务工作
·山西检察官街头“讲法”民事案件不服可申诉
·从基层检察院遴选检察人员应科学合理
·安徽霍山县检察官为新任干部打好“预防针”
·安徽涡阳检察院举行社区矫正检察室揭牌仪式
·安徽凤阳县检察院多管齐下加强检察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