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英模

张伟:反渎之攻战计

2012-11-30 09:19:5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检察院反渎局局长张伟

张伟(左二)与反渎局干警讨论案情

    □当张伟和同事到一些部门和单位去联系工作的时候,别人还以为他们是查办毒品的,让人哭笑不得。

    □当张伟笑言,他现在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看报纸,不为别的,就是想从涉及到本辖区的新闻报道中寻找蛛丝马迹,让昏官、庸官、贪官无所遁形。

    □一到讯问室他就将两包南昌产的“金圣”牌香烟向两名负责突审的干警一人甩了一包,说:“南昌这烟不错,尝尝!”说完就离开了讯问室,嫌疑人是江西人,一眼就看出这烟武汉是没有的。

    □张伟说:“水无定势,兵无常法。办案就是打仗,要灵活机动,创新才能赢。”

    □刚开始,周某思想压力很大,拒不正面交代问题。为了缓解其情绪,张伟像老朋友一样同他拉家常、谈人生。

    在采访张伟之前,私下里向很多人了解过他的情况,发现他在同事和朋友当中威望很高。采访他的那天早上,在他的办公室便碰到了两拨客人,他们是区里行政执法部门的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拿不准,特地来征求张伟的意见。张伟说,这样的事情在他这里已经是屡见不鲜。

    对于这样的一种工作状态,张伟说道:“有为才有威啊!”

    树上开花计

    1972年,张伟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受父母的影响,他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不服输的性格。1991年,张伟从湖北省司法学校法律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检察院工作。报到伊始,张伟迫切要求当一名反贪干警,因为他觉得自侦部门更具有挑战性,而这正是他所喜欢的。在随后的反贪工作中,张伟如鱼得水,很快就成为了办案能手。从书记员到检察员、从办案组长到副科长,这每一步的成长,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凝聚着他辛勤的汗水。

    “他们那个组一年要办十几件案子,是最多的。越是难搞的,他越想搞,并且能够把它搞定。”反贪局的陈义威这样评价他。

    2006年,院领导委派张伟以副局长的身份主持硚口区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的工作。领导的要求只有一句话:实现反渎案件零的突破。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实则不然。

    当张伟和同事到一些部门和单位去联系工作的时候,别人还以为他们是查办毒品的,让人哭笑不得。怎么办?张伟决定向内挖潜。他们与本院刑检、反贪、公诉、控申、预防等部门全部建立了渎职犯罪线索联动机制,相互沟通,定期阅卷。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伟终于从刑检部门挖到了一条有用的线索。当时,刑检部门正在审查批捕一起刑事案件,张伟在阅卷以后进行了调查走访,发现在这起案件背后,存在着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和受贿的问题。经过立案查处,这名涉案的工商人员最终受到了刑事处罚。而张伟也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打破零的记录,终于不辱使命了。”

    不久,张伟被任命为武汉市硚口区检察院反渎局局长。他所领导的反渎局也开始屡破要案,从零的突破到全市先进,进入良性发展时期。

    浑水摸鱼计

    “张局长对案件线索非常敏感。”反渎局副局长蒋晖这样说。

    2009年6月17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相继刊登了武汉市武昌余家头小区经济适用房在摇号确定购买人时,出现了被摇中的资格证中有个6连号的异常现象,并且这6个连号的资格证就出在他们所管辖的硚口区。张伟敏锐地意识到,这件事情背后极有可能隐藏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的问题。

    经请示检察长同意后,张伟立即带领全局同志们介入“六连号”经济适用房资格证的来源调查中。经查,2009年3月至5月间,硚口区房产管理局房改科科员张某,在没有申请人委托书的情况下,利用负责审核颁发经济适用房资格证的职务便利,帮助3604工厂工人王某前后共办理10余份经济适用房资格证,王某以每份500元人民币对其进行了酬谢,这6个连号的资格证就在其中,而且其中有4份资格证公示期还未满。为了赶上2009年6月12日武汉市房产局对武昌余家头经济适用房进行摇号的时机,张某违规帮王某提前办理了资格证。事后,王某又串通他人修改了摇号软件,制造了震惊社会的“六连号”事件。

    在调查过程中,侦查人员发现,在事件见报的当天,张某与部分人进行了串供,还补办了一些手续。所幸查处及时,不然,案件的走向可能会变得很复杂。

    2009年7月8日,硚口区检察院以涉嫌滥用职权罪将犯罪嫌疑人张某逮捕。2009年11月,张某以犯滥用职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缓期三年执行,王某以及其他被告人以诈骗罪被判刑。

    张伟笑言,他现在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看报纸,不为别的,就是想从涉及到本辖区的新闻报道中寻找蛛丝马迹,让昏官、庸官、贪官无所遁形。

    瞒天过海计

    有一起案件,从掌握线索到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整整花了4年的时间,张伟“静若处子”的功夫很叫人称道。

    那还是在张伟刚刚主政反渎局的时候,他得知刑检部门正在办理一件案值上亿元的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于是就盯着这背后可能存在的渎职问题不放。

    在还没有确定犯罪嫌疑人到底是谁的时候,他们以事立案,谨慎地开展外围调查。2年以后,原案判决生效,但判决中认定给国家造成的税收损失只有18万元,达不到30万元的立案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张伟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决定进一步开展调查。他带领侦查员主动出击,以多种方式与一些涉案单位直接联系,经过艰苦的努力,最终确定该案给国家造成的税收损失高达108万元。在此基础上,张伟终于把万某、陈某这两名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送上了被告席,最终被法院作出了有罪判决。而此时已经是4年后的2010年3月。

    如今,张伟说他手上还经营着很多长线,他戏称这叫做吃着碗里瞧着锅里,要在合适的时候再全部吃掉。

    打草惊蛇计

    “张局长喜欢学习,知识面丰富,脑筋反应特别快,总能出其不意地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干警刘波说。

    2012年6月,张伟正在监控指挥室观看侦查员讯问一嫌疑人,从视频中他发现,每当侦查员提出某一关键问题时,嫌疑人总是回答不知情,使讯问陷入了僵局。张伟敏锐地感觉到该嫌疑人怀有侥幸心理,他肯定认为能证实自己犯罪事实的一关键人物刚辞职回南昌,检察机关一时不可能找到他,只要自己矢口否认,过12小时检察机关就会让自己回家。

    张伟立即起身回到自己办公室,找出经常出差用的旅行包,从柜子里找出两包烟,又拿了一瓶矿泉水就来到了讯问室。一到讯问室他就将两包南昌产的“金圣”牌香烟向两名负责突审的干警一人甩了一包,说:“南昌这烟不错,尝尝!”说完就离开了讯问室。嫌疑人是江西人,一眼就看出这烟武汉是没有的。

    一个小时后,张伟换了一身行头再次来到讯问室讯问嫌疑人时,嫌疑人已经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事后同事们笑问时,张伟说:“急中生智,正好前不久老婆到南昌出差给我带了一条烟还没抽完。”

    “张局长不仅经验丰富,而且思路明晰,往往能够删繁就简,直指要害。”反渎局侦查骨干成良红说。

    2006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民工参加就业再就业培训进行补贴。一些投机钻营分子利用漏洞,伙同劳动局个别工作人员趁机以虚报培训人数方式骗取国家培训补贴款。此类案件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有发生。

    经群众举报,张伟发现他们所管辖的硚口区也存在这种情况,而这背后极有可能存在劳动局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问题。按照其他地方的办案思路,对于国家培训补贴款被骗数额,要与每一个被虚报培训的农民工一一进行核实,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极大,这样做一来工作量繁杂,二来不容易查实。

    如何有效地突破?张伟脑筋一转,计上心来。他的方法是固定两头、抽查中间。这两头是指涉案的学校和违规提供农民工身份信息的工厂,这样就可以确定他们虚报培训的人数,然后再到相关的工厂对没有流动的农民工进行抽查,很快就可以确定犯罪数额。按照这个思路,张伟和他的同事一举查实了武汉东方技术专修学校负责人黎某伙同硚口区劳动局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原副主任陈某骗取农民工培训补贴专款共计人民币40万余元的事实。并以玩忽职守罪、受贿罪将陈某送上了审判台。

    张伟说:“水无定势,兵无常法。办案就是打仗,要灵活机动,创新才能赢。”

    “双轮驱动”计

    “张局长在办案的时候,对嫌疑人的家人蛮好,很通情达理。”反渎局干警王凯说。

    2011年,武汉某房地产开发商将原本是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某公司项目用地违规建成“竹君苑”商品房小区,并公开对外销售,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影响。

    随后,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周某被传唤到检察院。刚开始,周某思想压力很大,拒不正面交代问题。为了缓解其情绪,张伟像老朋友一样同他拉家常、谈人生。从闲谈中,张伟得知他有一个女儿,学习成绩好,而且正赶上今年高考,周某最为担心的就是怕自己的问题会影响女儿的前途。为了让周某打消顾虑,张伟以周某同事的身份告知其女儿父亲的情况,并让其相信爸爸正在外出差,从而没有影响她的学习。在学校提前填报志愿的时候,张伟又及时将周某和其女儿的想法进行了巧妙传递,最终,周某的女儿取得了600多分的好成绩。

    周某原本以为自己的事肯定会毁了女儿的前途,看到张伟为他所做的一切,非常感激,很快就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原来,周某在收受了房地产公司6万余元好处费后,超越职权私自在房地产公司出具的该土地属于非项目用地的证明上加盖了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某公司单位印章,导致702万元项目用地被违建成“竹君苑”并对外销售。周某最终受到了法律应有的制裁。

    渎职犯罪案件是检察系统公认的最难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但在张伟看来,越是艰险越要向前。

    对于查办渎职犯罪案件,张伟有自己独创的办法,他自己取名叫“双轮驱动”,也就是公开调查和秘密侦查同时进行。通过侦查锁定其犯罪事实,使其打消侥幸心理,放弃蒙混过关的念头,从而深入查处其渎职问题。就是这种“双轮驱动”方法使张伟带领反渎局的6名干警在办案过程中屡战屡胜。

    从2006年以来所办的32件渎职犯罪案件,均被法院作出有罪判决。今年,张伟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工作优秀侦查能手、武汉市第二届维护公平正义十佳检察官。

    提起未来,张伟充满信心,他表示要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充分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反渎职侵权的重要职责,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促进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花耀兰 隗长春)

[责任编辑:季上平]
相关报道

·山东举办全省派驻基层检察室负责人培训班
·山东培训派驻基层检察室负责人
·最美渝北检察人
·北京研究加强审判和检察队伍建设事项
·山东梁山检察建议促农村低保整改
·辽宁省检察官文联成立

·辽宁省检察官文联成立
·浙江信息化涵盖所有检察业务工作
·山西检察官街头“讲法”民事案件不服可申诉
·从基层检察院遴选检察人员应科学合理
·安徽霍山县检察官为新任干部打好“预防针”
·安徽涡阳检察院举行社区矫正检察室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