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被执行人罗某杰,今天上午我已经把7000元钱存入法院执行款账户了,请注意查收。” 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在被执行人不接电话的情况下,坚持给他发短信讲法律、讲道理,终于在第10条短信发出后,被执行人罗某杰被打动了,11月28日,他主动打电话到法院偿还了这笔借款。
2011年5月,罗某杰因为生意受挫,从熟人黄某生处借走了12000元钱作为周转资金,约定2012年5月底偿还。在2012年5月归还了5000元后,尽管黄某生多次催要,罗某杰都没有给付余款。2012年8月35日,黄某生起诉至巴马县人民法院,要求判令罗某杰给付欠款。在法院的组织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罗某杰在2012年10月30日前归还欠款7000元。
还款的时间到了,罗某杰却没有按照调解书的约定给付欠款,黄某生一怒之下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依职权展开调查。发现被执行人罗某杰家中除有年迈80岁的父母亲和两个孙女相依为命外,无财产线索,被执行人罗善杰及妻子身在外地找不着人,执行法官多次拨打电话给被执行人,也被拒接,执行工作开展一度受挫。但执行法官没有气馁,立即转变工作思路,凭借掌握的电话号码,坚持每天向被执行人罗某杰发送短信。“罗某杰,我是巴马县法院的执行法官,黄某生已向我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要求你给付欠款7000元。请你收到短信后与我联系,主动给付到期应付欠款或者把钱汇入我院执行款专户。”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逃避法律的执行更是对法律的漠视,你不来还钱,等我们找到你强制执行,你不是更难为情?” “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可予以罚款、拘留”……
此后,每天给被执行人罗某杰发送一条短信,敦促他主动给付欠款,已经成了执行法官的习惯。通过短信,执行法官将申请人的实际困难,拒不履行及消极履行的法律后果告知被执行人。在向罗某杰发送了10条手机短信后,执行法官最终做通了罗某杰的思想工作,攻破了他的心理防线,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韦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