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博客

韦煕宁:印象云际山

2012-11-29 16:38:3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法院网 

    云际山上彩云飞,群峦迭嶂拥翠微。

    庙堂一隅今安在,温碧二泉几能回。

    神奇传说留万代,骚人墨客可呤诗。

    儿时殷殷朝圣日,吾辈沐得三春晖。

    云际山位于融水镇北面,距离县城三十余里。主峰海拔1138米,坐北向南,东西绵延100多公里,逶迤而雄浑,博大而深邃,属广西境内四大名山之一,是古融州著名的佛教圣地。

    我的家乡就在云际山脚下。少时每逢农历九月十九,年迈的祖母就带着我面向云际山朝拜。祖母说,云际山是一座圣灵的大山,只要心诚,总会得到山的保祐。于是,云际大山在我心中便留下了无数的神秘色彩。

    我每年总要抽出一些闲暇回到家乡云际,带上几个朋友背着画夹和相机登上云际山上去,于斯寻一片心灵的感应和一点精神的温馨。

    《融县志》记载:云际山位于城北三十里,上有温碧二泉。相传这温碧二泉,一年四季冷暖分明,每到冬天,泉水变暖,且天气愈冷水温愈暖,暖气升腾,云蒸霞蔚,颇为壮观。清代诗人欧阳丹谷在游览云际山洗过温碧泉水后赋诗云:温碧二泉皆圣水,洗出童颜寿如山。神哉奇哉,名山圣水。云际山之南麓有一古寺庙,名曰佛元寺。佛元寺始建于明末清初,至康熙年间已初具规模。“文革”十年,几度被毁,荒芜三十余载。

    千百年来,日月出没大地始终轮转不停,无数次轮回,无数次巨变,许多事物便在裂变中得以重新组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994年,云际山村民筹划决定修复佛元寺,几经努力,在广西佛学会、当地民委及统战部的关心和支持下,于云际山原残址上重修了佛元寺,佛元寺得以重见天日,再现灵光。

    走进云际大山,溪涧纵横瀑布飘逸,山色迷眼恍惚,醇醪远闻。时而泉水淙淙,时而飞瀑轰然,呜奏林乐,如聆天籁。

    云际山多瀑布,大大小小有近百个。而最美丽的算是更丹瀑布了。在更丹沟上一华里外,能听到它轰轰隆隆的声音,这声音如同万马奔腾之交响。再往上爬一华里,忽然被一陡峭的悬崖挡住了去路,抬头望去,在高而险的大岩壁上,山泉从天而降,在岩壁上击起的大小水珠,轻盈萧洒,婀娜多姿,仿佛天女散花。那拐弯深处的潭水,那么清、那么静,晶莹透明,仿佛人工建造的浴池。

    那一丛丛野芭蕉,绿油油的,那么鲜丽可人。空气是特别的清新,清新的空气使人觉得呼吸的是清香。

    最可爱的还有山中的小草,长在溪涧边上的小草,郁郁青青,仿佛一张狭长的绿绒绒的地毯。

    在山中,泉水响百鸟鸣。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鸟在啼唱。春天布谷、喜鹊,夏天黄鹂、白鹤,秋天老鹰、画眉,冬天猫头鹰、竹鸡。秋天的山谷里,有洁白的白鹭飞来,令人感觉十分吉祥如意。

    云际山山高水长,山深林密。是金丝猴、长臂猿生活的乐园。

    徜徉在这如诗如画的梦境里,享受心灵片刻的宁静。远离尘嚣,把自己的心身全部融入这青山绿水间,静静的,去体味人与自然的奥妙,美的和谐使生命得以自由呼吸,令人感觉到它生命的搏动。用心去捕捉、去渗透、去表达这有限的生态美,一种纯自然美的意蕴,莫过于人与自然的亲融和谐。

    二十年前,辛勤的云际山人在云际山上绵延百里的荒坡上种下了6000多亩的杉木。杉林郁郁葱葱,罡风起处,林海飞扬,涛声阵阵。仿佛绿色的飘带,绿色的精灵。一切都是那样的宜人。这是云际山人血与汗的结晶,是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所表达出来的无言生命的礼赞。

    因为有山,山上有树,因为有树,溪涧里有不歇的清泉。山和树,树和泉,共生共存,相互辉映,使得眼前的景物如此协调如此美丽。

    归真返朴、回归自然。作为一种生态资源,云际山最具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景。这里淳朴的乡土气息,一派气韵神采,一脉乡土田园的生活情调。“罡星天际外,人在青山中。”庄稼人的天人合一观,在“日出日落”、“年年岁岁”、“忙忙碌碌又一年”的劳动生活中,感受“惊蛰”的天机,体会春天的希望。从“十月满地金”的内心自慰,到“一树油茶香万家”的丰收喜悦,庄稼人体晤着自然与生活。无处不渗透着朴素的美感情思。这种生活情境,映出恬淡祥和的心境。

    几度寻梦,梦中依稀还能看见朝圣的影子和神奇的灵光。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