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广东

社会管理关键词:“管理”与“自治”既分离又配合

2012-11-29 15:13:4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南方日报 

    党委政府“掌舵”社会组织“撑船”

    社会组织活,则社会活。如果说社会是一艘大船,党委政府是“掌舵的”,而社会组织就是“撑船的”。为社会组织“松绑”,社会的活力细胞才能以更快速度生成。社会这棵参天大树,才会长出更加繁茂的枝叶。

    广东推动政府从“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进一步赋权于社会,该放的权逐步下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一些职能转为由社会组织或其他机构承担。政府则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当好“裁判员”。

    与此同时,广东社会组织迎来了“松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东莞的坤叔。他申请成立社会组织曾多次受挫,但正得益于改革,他将松散的助学团队成功注册为“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去年10月1日,有了正式社会组织身份,对于东莞助学名人“坤叔”来说,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坤叔说:“助学团队有了后继力量,能够把慈善助学一直持续做下去,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从今年7月1日起,我省率先全面铺开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不用再找主管单位当“婆婆”。一批长期无法“转正”的社会组织“浮出水面”,获得了正式的法律身份,有序参与社会建设。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组织的活力被激发出来。从数量上看,社会组织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以广州为例,今年1—9月就新成立社会组织375个,而去年前三季度只新成立了183个。

    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情况看,范围更广,程度也更深。近年来,我省社会组织每年经济活动总量超过500亿元,吸纳从业人员达到42万多人。为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广东积极转移政府职能、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2011年,广东有11%的社会组织承接了政府转移的职能,9%的社会组织有政府购买的服务。

    在公益慈善、福利服务、医疗卫生、文体活动等领域的社会组织,承担了一些政府不好做、企业不愿做、自身有能力做的工作,包括:困难群体帮扶、空巢老人精神慰藉和生活照顾、问题青少年的教育、残疾人康复、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吸毒人员戒毒康复等。

    打造良好平台激发参与活力

    2012年元旦,广州。这一天的羊城,在晨曦中醒来,迎接新年第一天的曙光。过完元旦假期,留学哈佛的广州女孩向芯,将一沓厚厚的材料装进书包,她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广州越秀区民政局提交材料,申请成立名为“青草”的公益组织。

    向芯的故事反映了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情。即使平头百姓对“公众参与”的概念不是那么清晰,但只要从私人领域步入社会领域,就无处不在“参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曾以三副对联对“公众参与”在建设幸福广东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高度概括。“加快转型升级政府是关键,建设幸福广东匹夫也有责”、“人人是创造幸福的主体,个个是享受幸福的对象”、“我为别人的幸福努力工作,别人为我的幸福创造条件”。

    幸福不是某一个人的幸福,而是全体老百姓的幸福。如果没有全体老百姓的高度参与,就不可能建设出一个幸福社会,也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这些年,广东首开网络问政先河,职能部门开通官方实名微博“问计于民”,民间慈善力量的不断兴起壮大,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掀起爱心风潮……这些都是公众参与的直接表现。

    未来,广东在推进“协同善治”过程中还将进一步完善机制,打造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好平台,激发参与的活力。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创新培育扶持机制,落实优惠政策,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坚持积极引导与依法管理并举,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弘扬志愿精神,激发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热情,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推行“社工+志愿者”模式,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建立联动发展机制。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广东顺德:“半边天”的社会管理创新路
·广东佛山:立足本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广东佛山推动镇(街)商会参与社会管理
·广东代表: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亟待创新
·广东惠州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社会管理齐头并进
·广东:探路社会管理创新

·广东:探路社会管理创新
·广东启动社会创新研究联盟 解惑社会管理困境
·广东民间组织为政府社会管理创新“颁奖”
·广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让“服务味”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