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广东

社会管理关键词:“管理”与“自治”既分离又配合

2012-11-29 15:13:4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南方日报 

    东莞东泰社区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组织居民开展亲子活动,吸引社区家庭积极参与。受访者供图

长者饭堂不但解决了老人吃饭难问题,同时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符超军 摄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改革观察

    今年8月,东莞市湖南娄底商会成立了广东首个异地务工人员互助组织。在随后2个多月时间内,娄底商会在莞人员服务站就先后帮助300多人次解决实际困难。

    这是广东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大突破,允许异地务工人员互助组织成立,展现政府“协同善治”的理念,引导广东3667万异地务工人员自我教育、服务和管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而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提法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表述的变化可见,经过5年来的实践,“创新管理”被提升到和“改善民生”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此前提下的社会管理“协同善治”力求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正如2012广东社会建设创新年会上形成的共识:努力构建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与自下而上的社会自治既相互分离又相互配合的新的社会治理结构。

    “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创新管理迫在眉睫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十八大胜利闭幕后,广东迅速召开2012广东社会建设创新年会贯彻十八大精神。在这次会议上,“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协同善治”是与会人员普遍讨论的焦点。

    改革开放30多年,广东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市场经济日趋成熟,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呈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社会管理压力大,社会矛盾早发、多发、触点多、燃点低。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更加迫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也必须建立和经济体制相匹配的社会体制。

    改革是广东的根、广东的魂。改革之于广东,既是立命之道,也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之所系。在社会体制改革过程中,广东先行一步,为中国探路。近5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全面把握省情新特征,加大民生投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补长社会建设这条“短腿”。全省“财政蛋糕”每年切给民生事业的超过了六成,省级财政民生事业支出比例更是超过七成。从去年起,我省每年都制定并落实十件民生实事,并将此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固定下来。

    在改善民生的同时,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也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南粤大地改革的音符振聋发聩。从省委高层频密调研社会管理创新,到省委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社会建设;从出台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到颁布7个配套文件,形成一整套社会建设的政策框架;从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社工委机构,到推出全省约1000个社会创新观察项目;从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专项扶持资金,到率先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移政府职能……广东省委、省政府谋求社会善治的步履清晰可见。

    省市县三级社工委机构的成立,使广东形成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专业部门,提升了各地各部门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执行力。其中,省社工委将“1+7”文件细化成80项具体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省社工委还在社会组织体制改革上着力甚多,从行业协会、商会入手,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去行政化”和“去垄断化”,并最大限度地发动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广东顺德:“半边天”的社会管理创新路
·广东佛山:立足本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广东佛山推动镇(街)商会参与社会管理
·广东代表: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亟待创新
·广东惠州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社会管理齐头并进
·广东:探路社会管理创新

·广东:探路社会管理创新
·广东启动社会创新研究联盟 解惑社会管理困境
·广东民间组织为政府社会管理创新“颁奖”
·广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让“服务味”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