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是按法官讲的道理,好好商量一下,怎么不上法庭就解决问题。”这是南宁市良庆区法院的法官深入群众矛盾纠纷发生第一线进行“诉前调解”,面对面辨法析理后,当事人最常说的一句话。这种和风细雨式的社会管理方式深受群众欢迎。
灵活办案 方便群众
“爸,您的困难,法官已协调有关单位帮您解决啦!”听到女儿转述良庆区法院法官蒋铁滔的话,78岁的大沙田街道平乐村村民黄老伯脸上露出笑容。2004年,黄老伯的三儿子将原有泥砖房拆除重建楼房。2011年,该房屋因国家云桂铁路建设的需要被政府依法征用后,三儿子领取了补偿款并支付给黄老伯5万元。然而黄老伯认为自己应得到赔偿款的一半,于是以共有纠纷为由将儿子诉至法院并住进被征用房屋,铁路建设被迫停工。
拆迁人某公司欲以拆迁合同纠纷为由将黄老伯及其三儿子诉至法院。良庆区法院驻良庆区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工作站获悉情况后,主动启动诉前调解程序。该院派出擅长心理疏导、熟悉征地拆迁和房地产法规的蒋铁滔法官,利用上班和休息时间,为黄老伯及其三儿子讲解相关法律条文。蒋铁滔法官多次与他们谈心,同时还积极协调有关单位解决黄老伯的实际困难。案件顺利解决,黄老伯搬离被征用房屋,云桂铁路广西段工地上再度响起了修路机械的轰鸣声。
及时启动诉前调解队伍,诉前调解不受诉讼程序限制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让法官在办案中灵活掌握,尽可能为群众提供便利。该院于2005年6月成立以来,开展诉前调解案件1500余件,大量“三大纠纷”、相邻纠纷、侵权纠纷在诉前化解。今年1-9月,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266件,结案率为82.13%,同比上升0.95%。
多方参与 构建大调解
9月19日,安徽籍打工者张某与横县人莫某分别骑着电动自行车相撞并导致张某受伤,交警裁定事故主要责任方为张某。张某不服,堵在南宁市交警支队六大队门口要求“讨个公道”。
良庆区法院交通巡回法庭介入此案后,特约调解员梁晓明发挥退休女法官的优势,以温柔的关怀打动张某,耐心向她解释法律法规,并劝说莫某同意承担张某医药费的30%。10月19日,张某签署完调解协议领到赔偿款后,握着梁晓明的手说:“明姐,我听巡回法庭的。”
良庆区法院于今年3月联合城区检察院、司法局、交警以及保险理赔中心等在南宁市交通警察支队六大队设立“五位一体”的交通巡回法庭以来,为当事人提供从咨询、立案、送达、保全、调解、审判到给付赔偿款等“一站式”司法服务,成立至今共办理案件88件,涉案金额300多万元,自动履行率高达84.87%。
这是该院积极探索多元化调解机制,构建大调解格局,借用各方力量化解案件纠纷的一个缩影。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处于物流运输交通要塞的良庆区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不断攀升,成为民生关注的一道难题。良庆区法院于今年4月成立的全区首家“驻人保财险南宁理赔中心诉前调解工作室”,程序简便,手续便捷,调解案件平均用时一般不超过半天,深受群众欢迎,成立至今尚未出现一例不履行或迟延履行的情形,自动履行率达100%。
服务大局 助力五象新区建设
“付法官,我的房也要拆迁了,给我们讲解一下拆迁管理条例。”“"免费律师"教教我,这手续该怎么办才方便?”常驻良庆区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法官工作站的付中平法官一出现在大沙田街道平乐村,村民们就纷纷围过来,向他提出咨询。他一一解答群众疑问,并分发带来的《良庆区法院服务五象新区手册》。
良庆区法院积极参与南宁市五象新区开发建设,设立驻良庆区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法官工作站,抽调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层领导经常性进驻工作站,深入拆迁工作一线为群众开展诉前调解。
两条路基交汇处,一幢楼房静静矗立。韦某的这幢楼房由于补偿款问题而迟迟未能达成拆迁协议,韦某准备起诉至法院。法官工作站及时介入,一边做韦某的思想工作,一边积极与城区有关单位进行协调,其最终同意主动搬迁,玉洞、平乐大道于今年7月得以通车。
“我们希望法官工作站借助服务五象新区平台深入推进能动司法、联动司法工作,为新时期法院工作提供借鉴思路。”良庆区法院院长林振明表示,将不断推进法院工作,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今年1-9月,该院共接待来访98人次、处理来信26件次;对涉及下岗职工、残疾人、特困户、孤寡老人、孤儿的案件依法缓、免交诉讼费近10万元;开展“六进”活动38次,接待群众咨询5000余人次,赢得辖区群众的广泛好评。(作者:许丹婷 乔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