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普通人心目中威严而又带着点神秘的地方。这里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案件,不一样的人来来去去,不同的心思兜兜转转,演绎出一场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故事一:从决裂到言和
当他们的双手握在一起的时候,法官的脸上绽放出了一个大大的微笑。
对于法官来说,原本相互信任的劳资双方为跳槽相互指责引发纠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这一起案件却有些不一样。四名设计师从设计院跳槽后,将老东家诉上法庭,追索尚未结清的设计费。从当事人的叙述中,法官能够感受到,原被告双方具有较深的情感基础。设计院欣赏设计师的才华,设计师感恩设计院的培养,只是因为某些沟通不畅引发的误会,双方的信任产生裂痕,加之双方又心高气傲、同行相轻,导致在调解中谁都不肯退让一步。
法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原本事业上的好搭档,相煎何太急!”于是法官反复找原被告双方沟通,仅直接面对面约谈就达12次。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法官还颇费心思地找来备受尊敬的设计界前辈,请他帮助从中斡旋,促成原被告双方的相互谅解。最终,法官用细致耐心的工作换来了双方信任的回归,原被告在法庭里握手言和。
故事二:“碰瓷”者美梦落空
“他不是真正的劳动者,他来工地就是想钻空子,想碰瓷!”当一建筑企业老板怒气冲冲地在法庭上诉说时,法官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个劳动者的名字如此熟悉,简单回顾下以往的案件,短短两年,他已经先后起诉过8家建筑企业,在每家工地工作时间一个月到半年不等,在收集到考勤表、工地照片、录音等证据后就提起诉讼,要求企业支付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等。
法官感到,这样频频提起诉讼的行为显然有违常理,这位劳动者的目的看来并非想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其维权目的的正当性值得商榷。通过对该劳动者提供的证据进行严格审查,法庭发现这些证据尚不足以证明其与建筑企业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因此驳回了劳动者的诉讼,让“碰瓷”者的美梦彻底落了空。
为了避免此类案件再次发生,法庭还向相关建筑企业发送了司法建议,提醒他们定期对用工事项进行审核,及时发现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和不足,从根源上将“碰瓷式”劳动者拒之门。
故事三:乡村女教师的忏悔
她,曾经是一位令人敬爱的乡村教师,现在却沦为阶下囚;她,即将成为幸福的母亲,却正在等待法律公正的审判。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当她泪水连连的站在法官面前时,法官都发出了这样的唏嘘和感慨。
这是一位年轻的姑娘,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了教师资格,并在贵州省茅台镇的一座小山村扎了根,还怀上了小宝宝。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未使她抵制住金钱的诱惑,当有人要她介绍做假茅台商标的渠道,并许她以高薪报酬时,她迷失了……案发后,公诉机关以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共犯将她起诉至法院,涉案金额高达一千四百多万元。法庭之上,包括法官在内的每一个人都不禁为她痛心惋惜,更为她肚子中的宝宝隐隐担心,生怕她不稳定的情绪对宝宝造成伤害。
于是,法官成了她和小宝宝的“保育员”,三番五次与她电话交流,让她放下心理负担,纾解心结;在程序上尽量简化,审理时间上尽量压缩,减少她从贵州来回奔波的疲累;在判决时充分考虑客观情况,对她适用缓刑••••••当她拿到判决书,第一时间就给法官打来了电话:“感谢法官们,正是你们给我的温情,我对将来才重新有了信心。”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颤抖,却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