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各地经验

广西柳州社会救助机制正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2012-11-28 16:27:1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柳州日报 

    “在这里我可以读书上课,有自己的床铺衣柜,有好多叔叔阿姨给我关怀,大家除了帮我找爸爸,还说回家以后帮我找学校读书,这里的叔叔阿姨实在是太好了 !”本月中旬,市救助管理站将三江侗族自治县的15岁男孩小杰送回了家乡。小杰返乡前对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依依不舍,一直说这里是他的第二个家。小杰是半年前被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在街头找到的,救助站的生活让小杰难以忘怀。而小杰及时得到求助的事例,也体现出我市社会救助机制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

    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寻找并服务转变

    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莫柳军告诉记者,以往的救助对象是由市民发现,拨打110,再由110民警将救助对象送到市救助管理站。

    这种等着救助对象上门的方式,并没有使街面上的流浪乞讨人员明显减少,有些乞讨人员甚至认为,只要不惹事,就不会碰到110。

    如今,为明显减少街面上的流浪乞讨人员数量,市救助管理站定期在各城区巡视排查,做到尽早发现,及时处理。除此之外,我市将在各社区设立救助点,熟悉社区情况的各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寻找需救助对象,扫除排查盲点。

    从简单的接收遣送到人性的关怀转变

    以往救助站接收到流浪乞讨人员后,会提供他们食、宿等生活必需的帮助,愿意回家的,救助站还会提供其返乡车票。如今,市救助管理站内新增教室、活动室、谈话间等活动场所,还特意聘请了一位专业教师给站内适龄儿童上课。救助站内甚至新增宣泄室,解决救助对象心理问题,发泄心中的压力。今年9月,市救助管理站从自治区引进两位专业社会工作者,为停留于站内的救助对象提供专业的服务。市救助管理站社会工作科负责人江景赋说,专业社工的到来,给他们的工作带来许多变化,特别是在救助对象的心理辅导方面,社工给他们带来的观念转变前所未有。

    从主管部门负责向多部门齐抓共管转变

    在22日召开的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中,由市民政局牵头,公安局、卫生局、教育局等多部门参加,各部门各负其责,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救治工作格局。市民政局副局长伍家友说,流浪乞讨人员成分复杂,多部门的联合将更有助于救助管理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教育局、残联等部门的加入,能更好地解决流浪乞讨人员中的未成年人、残疾人等问题。

    从以往一送了之向协调做好返乡安置转变

    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莫柳军说,以往对救助对象是一送了之,只要将救助对象送回流出地,就完成了救助工作。由于没有重视救助对象返乡后的安置工作,往往出现再出走的现象,救助工作陷入恶性循环,救助工作永远做不完。如今市救助管理站对每一个被救助对象做了详细记录,对返乡后的救助对象定期回访。除此之外,救助站还联系当地民政部门,给适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办理低保,将适龄未成年人送回学校,并给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找工作。让救助对象在家乡安稳度日,不再流浪。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广西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会议在柳州召开
·柳州中院成功调结“澳宴奇”食品商标侵权案
·广西柳州城中巡警大队狠抓回访“四环节”
·广西柳州中院积极拓展减刑庭审形式成效明显
·广西柳州车管所3年坚持夜间办公成“全国唯一”
·广西柳州开展百姓宣讲活动

·广西柳州开展百姓宣讲活动
·广西柳州布建多功能警务站屯警街头
·和谐龙城颂平安——广西柳州政法维稳工作纪实
·广西柳州拟注销千名吸毒人员驾驶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