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余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科学、全面总结了十年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报告凝聚了全党的智慧,生动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是引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1 深刻把握大会主题,高举伟大旗帜,坚持正确道路,实现宏伟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这一主题,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把握这一主题,就是要求我们坚持党的基本理论不动摇,在新的历史时期,自觉地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理论的党。在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上,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历史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我们党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创立了科学发展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结晶,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把握这一主题,就是要求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康庄大道,正一步步把中国引向繁荣富强。
把握这一主题,就是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科学发展观给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正确的指导,既指明了发展方向,也规范了发展的方式方法,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坚持的方法论。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自觉做到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始终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保持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
2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党的十六大以来十年的实践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思想,是指引方向和行动的指南,是确保道路正确、制度科学的重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年来,我们党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期,着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胜利完成了“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应当保持高度的清醒,增强理论自信,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这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道路自信,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制度自信,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动摇。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四个基本”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法宝,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党的基本理论,是我们一切工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路线;党的基本纲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经过历史选择、实践证明的正确制度。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动摇,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凝聚力、支撑力和保障力。
3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和提出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今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面深入学习十八大报告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报告作出的重大部署和提出的重大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加快发展始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广西最大的区情是后发展欠发达,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还是发展滞后,发展基础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民收入水平与全国有明显差距。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引领,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努力打造千亿元产业,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把广西的工业做强做大,加快实现工业化;以工业化、扶贫开发、城乡一体化建设带动推进城镇化;以“三化”融合为纽带,加快推进信息化;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样,广西才能增加经济总量,提高人均水平,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赶超跨越,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广西是一个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尊重民族地区的民主权力,拓宽民主渠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事业发展进步。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四个方面,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行了新的阐述,作出了新的部署,进一步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是广西的重大战略和既定目标。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为基础,以加快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为支撑,以人民群众为文化创造主体和享受主体,以培养一批文化领军人才为保障,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使广西文化建设在西部地区在全国乃至在东盟打出品牌、创出精品、闯出天地,推动民族文化强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改善民生,创新管理,加强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了社会管理创新和改善民生两个重点,首次将社会管理与改善民生并重,并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近年来,广西紧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善和保障民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亦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上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还不少,需要我们切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社会和谐的基础来抓。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式发展,积极探索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和机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着力推动社会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大力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了重要论述,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要从战略任务和基本国策的高度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安全型社会。当前,广西正处在大开发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就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拓绿色发展新路子。一方面,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宣传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区人民对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认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服务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
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同时指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以北部湾经济区为龙头,继续推动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重点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把广西真正建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高地。
(作者: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