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应用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董德刚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包含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具体实际三个要素,可谓“一主两翼”的“三维”结构。从这三个维度看,应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指马克思哲学中的普遍真理和普适价值观念。实践主体应把这些普遍真理和普适价值观念内化并且关注中国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落脚点和最终结果,是对中国具体实际的哲学把握和实践改进。武汉大学哲学院汪信砚教授在发言中反对那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来替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与“进化主义在中国”、“唯意志论哲学在中国”、“实用主义在中国”等相提并论,认为它们都是百年西学东渐史的不同侧面的观点。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金忠严博士则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活水,主张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应当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和宽广博大的胸怀认真研究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积极思想要素,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央党校哲学部副教授王晓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就是科学发展观。
中国发展模式、中国发展道路、中国发展经验的哲学研究。辽宁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郭忠义教授指出,近年来,“中国奇迹”成为中外经济学家及相关学者关注的一大热点。在各具创意的理论解读中,几乎都存在因学科边界约束导致的解释缺陷。只有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才能从特有的宏观视域,解释这一伟大奇迹的历史生成。从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从经济转轨路径的正确选择到产权革命,从国际环境的开辟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无不体现着辩证精神的肯定性转向。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斌副教授则认为,中国奇迹的取得在于选择了一条成功的制度改革道路。考察中国30多年发展道路,其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基本手段是制度改革。改革释放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它激发了人们满足需要、追求个人利益的热情,扩展了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和视野,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激发了人们的精神状态,推动了人的发展。我们的制度改革已经摒弃了高度集中的旧体制,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当前我们在继续发展经济的同时,工作重点应该转向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基本手段转向制度建设,始终坚持并不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者:王晓林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
·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
·坚定不移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吉林日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为什么要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奠定依法治国坚实基础
·经济日报: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