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总结应用哲学研究的创新成果,促进应用哲学的进一步发展,近日,由中国马哲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会、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辽宁大学和辽宁省哲学学会联合主办了“2012年全国应用哲学研究成果交流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就“应用哲学的主要任务”、“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及其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研究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模式、中国发展道路、中国发展经验的哲学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应用哲学的主要任务。全国应用哲学研究会原会长、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郭国勋教授在《回顾与展望——简述我国应用哲学研究会的发展历程和建议》的主题报告中强调,研究现代化建设中的实践课题是应用哲学最重要的任务。他指出,我国应用哲学研究会是在对“文革”进行理论反思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立的,是直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的。其直接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哲学应用和应用哲学问题已成为哲学改革的迫切课题。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是矛盾的凸显期、多发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利益博弈十分突出,国际关系异常复杂,迫切需要更加深邃的哲学思考。因此,应继续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课题作为首要任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这是应用哲学发展的生命。要勇于和善于捕捉重大实践课题进行哲学思考,提出对策建议,从思维指向上,为国家谋振兴,为人民谋幸福。
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及其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研究的理论价值。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边立新教授认为,马克思经济哲学关注的主要问题一是如何扬弃私有财产,使其转化为真正人的和社会的财产。二是怎样通过消除异化劳动,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和资本的批判,最终实现自由个性和人的解放,这是贯穿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条主线。从马克思经济哲学的视角审视,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张雄教授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周期性内在危机爆发的铁律没有改变;资本向世界扩张的秉性没有改变;人的异化与社会的畸形发展现象没有改变。“货币—资本—财富”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逻辑,整个社会制度的运作,都紧紧围绕着这个逻辑轴心而展开。资本主义发端于货币向资本的发育,成熟于资本化抽象财富的诞生,危机于抽象财富与有形财富的严重背离。从社会的流转形式来看,资本是货币的货币,资本的循环运动乃是追逐剩余价值,即财富的积累与扩张。在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社会本质是不平等的。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后,抽象财富遮蔽了剩余价值的传统生产范式,危机与财富的社会形式的勾连出现了极为复杂、新颖的内在程式。度量财富的公平与正义,只有在“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下才有可能。今天,财富的不同存在形式正影响着我们走向未来生存模式的选择,拥有更为崭新的、科学的、合乎人性的财富理念及其财富制度,已成为当下人类的企盼和诉求。
·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
·坚定不移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吉林日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为什么要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奠定依法治国坚实基础
·经济日报: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