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日,公安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了全国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现场会,推广石家庄市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先进经验。两年过去了,石家庄市火灾防控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为老百姓筑起坚固的“防火墙”。
“四字诀”牵住火灾“牛鼻子”
“拔销子、拿管子、压把子、对准火根子”,这说的是如何使用灭火器。“扑灭小火、不乱动火”……每天上午9点半,石家庄天鹅湖夜总会的员工们都会开始每天的“第一课”,营业部副经理王蕊讲得驾轻就熟,员工们听得清楚明白。
社会单位处于火灾防控的最前沿,其消防安全状况直接也最终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公共消防安全水平。
“在研判近年来全国上万起火灾尤其是亡人火灾后,石家庄提出了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新思路。”河北省消防总队长周天介绍说,“具体来说就是提高社会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做到‘防得住’;提高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做到‘打得赢’;提高组织疏散逃生的能力,做到‘不伤亡’;提高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做到‘明白人’。”
如今在石家庄市,消防安全示范单位有近3000家,像王蕊这样的消防安全“明白人”达到万余人, 大到工厂、酒店、商场,小到作坊、网吧、茶社,“四个能力”已逐渐融入企业文化,走向日常生活。
从静态监管转向动态管理。建立起互联网社会公众服务平台,实行“四个能力”建设达标网上申报;已达标单位要定期报告情况,消防机构可不定期抽查,群众可随时投诉举报,实行全方位动态管理。
从先期防范延伸至灭火救援。无论是商场、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还是歌厅、酒吧等公共娱乐场所,全部组建起两支灭火战斗力量:起火部位员工在1分钟内形成灭火第一战斗力量,就近利用灭火器、消防栓灭火并拨打119电话报警,单位消防控制室立即发出警报,在3分钟内组织第二战斗力量,分成通讯联络、灭火行动、疏散引导、安全救护和现场警戒5个小组,按照既定方案应对火灾。这一做法填补了专业消防队到场前的“空白”。
“现在,全市社会单位80%以上的火灾在初起阶段得到有效控制。”石家庄市公安消防支队吴瑞山支队长欣慰地说。
创新破解管理难题
当人们还在惊羡于石家庄市“四个能力”建设巨大成绩的时候,敢为人先的石家庄消防人已经走在又一条创新之路上。
2011年7月,覆盖全市城区的110座综合警务站亮相石家庄,配备了灭火器、防毒面具、救生绳等应急器材,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消防咨询和救助。
窥斑见豹,创新的生命力正在与百姓民生的血脉贯通。
投诉零距离。在全省率先成立了96119火灾隐患投诉举报中心,市政府拿出300万元专项用于隐患举报奖励。
服务无间隙。组建女子执法服务队和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服务队两支队伍,分类对口指导,技术跟进服务,对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全部免费检测一遍,为326家隐患单位提供技术支持,隐患整改周期平均缩短30%。
追根溯源,能否破解消防瓶颈是检验创新成效的试金石。
破解消防监管消防部门“单打独斗”的困局,整合公安管理、建设稽查、文化市场检查等10个部门的执法资源,创造了“10+1”消防安全联合监管新机制。在全国“清剿火患”战役中,合力吊销7家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单位的证照,整治24处消防区域“乱点”和1385处重大火灾隐患,极大地净化了消防安全环境。
堵塞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控缺失的“漏洞”,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起城市基层消防工作组织“社区消防工作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社区消防工作“三级管理”模式。目前,全市共建成6个社区消防大队、62个社区消防中队、389个社区消防工作站,1934名社区消防队员全部入驻社区,注册消防志愿者8万名,社区消防队伍覆盖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