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是个挑战
对低龄学生而言,住宿的确是不小的“挑战”。县街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杨绍洪说,个别孩子会想家、打架、厌学等,更有极端案例,要求家长在宿舍陪住,也有的家长在外面租房,加重了负担。但大多数孩子很快都能适应。为此,学校专门形成了一个8人的团队进行心理辅导,其中有3名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证。
纸房学校校长冯雪红也谈道,由于寄宿生较多,目前纸房学校急需生活老师的编制,“现在所有老师都住校,上完课不能回家,晚上还要负责宿舍管理,24小时连轴转,像政教主任,要抓宿舍管理,还要兼着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压力很大,目前至少还需要5个专职生活老师。”她认为,寄宿生的安全保障、亲情缺失等问题都需要老师来解决,只有人员跟上才能实现管理的进一步细化。
考虑到撤并学校带来的各种实际困难,各地在实践中很难“一刀切”,根据云南省的计划,原则上撤并300人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人口在2万人以下或生均规模达不到1000人的乡镇原则上不再设初中。但记者了解,在具体操作中,各地因地制宜的情况较为普遍,并没有一味追求规模。
位于西安户县的五龙小学,在2009年并入大王镇中心学校前,仅有11名学生就读,6名教师中50岁以上的就有5人,生源少,教育经费短缺,教学活动难以充分开展。
陕西省教育厅在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每1万人区域设1所小学,每3万人区域或一个乡镇设1所初中。“学校选址在交通发达、人口密集的地方,就会慢慢形成相对较大的学校,从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即使没有合校并点,学生家长也会自发将孩子送到办学规模更大、教学质量更好的学校,这是一种自然的顺应趋势。”大王镇中心学校校长耿军锋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