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基层基础

安徽金寨县“专家大院”激活老区经济

2012-11-27 16:02:4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安徽日报 

    初冬时节,走进安徽省金寨县油坊店乡河口村的茶园,仍是翠绿一片。这里是金寨县白茶的主要产地,有近500亩。 “虽然冬天不产茶了,但茶园维护也很关键,关系着明春的产量。一亩茶能给我们老百姓挣8000多块。 ”正在茶园修叶整枝、搞测土配方的茶农刘庆龙说。老刘告诉记者,以前这里主要产瓜片,每亩最多有2000元收入。刘庆龙现在是“金寨县白茶种植机械化加工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有267户农民加入他的合作社,500亩基地每年能产上等白茶2万斤,均价超过700元,比普通茶叶贵两倍多。老刘说,金寨能产白茶,真得感谢省科技厅的帮扶。 2003年,省科技厅帮扶引进浙江安吉白茶,安农大教授帮助搞测土配方,让安吉的茶苗很快适应金寨的水土。茶农尝到甜头后,家家户户开始种白茶,规模越来越大,茶农的收入成倍增加。

    金寨科技局负责人吴继彩感慨地对记者说,以前该县农民依靠经验种茶养蚕,现在越来越讲究科技了。“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是金寨县的传统产业,现在通过科技手段,每一环节都能让老百姓增加收入。以前就是采桑喂蚕,现在可以利用桑树生产‘桑黄菌’保健品,桑树成了宝;过去的废蚕丝,成了生产蚕丝被的好材料,废茧废丝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据吴继彩介绍,金寨县是我省蚕桑大县、丝绸之乡,产业规模占全省六分之一,全县10万农户有5.5万户养蚕。从2010年开始,该县实施了“蚕桑产业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当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这两年已形成 “栽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织绸—服装—副产物利用”完整的产业体系。蚕户户均年增收1388元,项目实施企业实现年总产值5.75亿元、利税2695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科技助农致富,“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功劳很大。省科技厅下派到金寨挂职的副县长杨恒宇说,金寨这两年围绕油茶、蚕桑、山核桃、白茶、西洋参、茯苓、灵芝、小龙虾和高山蔬菜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建立了12个专家大院,促使产学研、农科教、贸工农有机结合,加速了成果转化。金寨油茶分院在首席专家和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选育了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品种,育苗成活率达到90%以上,营造油茶丰产林5万亩。(记者 张大鹏)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安徽明光检察院节能减排打造绿色低碳检察院
·安徽合肥推动文艺团体“双走向”
·安徽滁州振兴滁菊产业惠万家
·安徽怀远县:政府出手 菜农定心
·安徽小岗村:阔步奔小康 建设美好乡村
·安徽:筑就新平台 打造“金蓝领”

·安徽:筑就新平台 打造“金蓝领”
·安徽: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
·安徽:全力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
·安徽:推进见义勇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安徽合肥超九成警力下沉可防案三年连降
·安徽:屯溪法院将“徽文化”精髓融入审判